经过几个月的来的加班之后,今天在家调休。可能是白天睡觉的缘故,各种乱梦,却又是和现实交叉在一起,直到醒来之后,仔细的想,才隐约能想到和之有相关联的地方。或许在梦中出现的那些人物和场景冥冥之中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傍晚回家的路上胡思乱想,就想到了自己的那些老师们,从小学到大学,仅仅两个字之差,却是14年的光阴。转眼间,我也长大了。
小时候,农村的教育并不是那么好,但是在我们这些小屁孩的眼里,那些大人们总是什么都知道的,更何况是老师。那时候很不愿意上学,又被伯伯说,上学就像蹲监狱一样的。我就更不愿意上了,于是拖得不能再拖了,在八岁的上半年上了一学期的学前班,然后就上一年级了。记得学前班学期结束之前,老师在讲台上说,你们就要上一年级了,到时候作业本上都要写自己的名字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啊,你们还有谁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的?当时的我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我没有吱声,那时的我连下课都是坐在座位上的,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朋友,甚至都有些记不清楚啦,反正就是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可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戴着眼镜吧。
在我的记忆中,我数学的启蒙老师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现在想起来,一年级她刚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是大学刚毕业,也就是差不多我现在的年纪,应该还是很稚嫩的小姑娘吧,但是当时也没有这么觉得,在我的眼里老师都是一样的与众不同,和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小学六年,她一直是我的数学老师,这一点我很庆幸。中间有几次要换老师的情况,她都选择了我们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竞赛拿了乡里第一,那一次真的很突然,在那之前,我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是自从那次之后,渐渐地,大家开始关注我了,而我的小学记忆似乎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和更多的人接触,会玩弹珠,纸牌,麻将,象棋……,我一直觉得小学数学老师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尽管她自己没有刻意地去教我一些什么东西,但是有些东西在无形中产生,比如她给我们做数学竞赛培训,都是和我们大家一起做题目,而不是把自己放到一个老师的高高在上的层面上,她会很耐心的去听你讲一道题目的解决思路。我到现在都觉得小学的数学题才是最原始的数学,那时候没有解方程,只有表达式计算,因此在解决一个应用题的时候,都是需要一个式子一个式子去求出中间值,而很多时候这个中间值所表达的意思是很难表达清楚的。一个应用题多的可能需要求解几十个表达式,然后求出最后结果。是她这种包容让我在面对权威的时候也敢发出声音,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在一次竞赛培训课上,由学校的副校长(同时也是数学老师)讲解试卷,在我的记忆中,他只会解方程,后来到了初中,学习了解方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很简单的求出结果。方程是一种求解的工具,但是同时也让人的思维变得退化。当时在课上他讲错了一道题,我就在课堂上提出来了。他当时就愤怒了,指着鼻子呵斥我,我演算了一遍,还是觉得我的没有问题。后来,他在另一节课上修正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只字未提我的名字。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她带给我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让我习惯于用推理和求出有意义的值去解决和思考一个问题。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我的记忆中至少有两个,我记忆比较深的是从四年级开始教我的语文老师,他一直教我到小学毕业。在我的印象中,他对事物有着鲜明的看法,总是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思考一个问题,这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他经常提前其实他是一个数学老师,上学的时候偏科也比较严重。但是后来因为教书的时候,语文老师比较少,于是也就教语文了。我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的方式就是在他的启发下形成的,也算不上好与坏,也不知从小学的某个时候起,很多似乎含义比较深刻的文章我也能够有我自己的理解了,当时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鲁迅的《故乡》。他的这种用理性去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我之后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包括对于感情的认识,我不知道这算是好或是不好。还对一篇文章记忆深刻,讲一个人非常喜欢下雨天,于是小时候就喜欢淋雨,但是因为爸爸妈妈的爱,是不会让自己去淋雨的。于是他就期盼夏天的雷阵雨,原本还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但是在刚刚放学的时候,忽然下起来瓢泼大雨,这样的话,爸爸妈妈就来不及送雨具,自己就可以冲进大雨瓢泼的世界中狂奔了,而且回到家里之后还可以骗到一顿怜。而现在回想,当时的作者估计也就是我现在这般年纪吧。
在我自己回顾以前的生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在走一条“倒退路”,越到后面似乎越不如从前。初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年轻女老师,当时就觉得水平不怎么样,最终我还是觉得,在数学的道路上,她没有让我走的更快,不如小学的数学老师对我的帮助大。或许在这一点上也说明上一所优秀的学校是非常必要的。我当时是可以去县里面的初中上学的。但是因为信息闭塞,家里的环境的原因,最后就没有去了。后来到了初三,换了一个数学老师,相对来说,要好很多。也是在初三,是我整个初中成绩的顶峰时期。相对而言,我对初中的自然科学老师印象比较深刻。其实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并不是他本身有多厉害的知识水平,更多的是他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方式。小学数学老师,初中自然老师,他们自身的知识也并不是很厉害的那种,那是他们都能给予学生一种渴求知识的驱动力,会鼓励你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告诉你学这些就够了,其它考试也不会考到的。而对于文学,我一直觉得我会有自己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也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老师们给我的带来的综合影响,而现在,我往往能感觉出我的表达能力的匮乏,以及很多时候,在遣词造句上的毛病。曾经在大一参加一次论文大赛的时候,有个评委老师对我说,我怎么感觉你整篇论文里面没有一句完整的句子呢。我当时很不服,其实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是我眼中的好老师。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是仅仅指出来,而是去诱导学生去改正,最起码老师自己能够给出一个正确的方法。而越到后来,我越是发现,其实很多所谓的“老师”,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虽然初中没有能去县城里上,但是高中还是凭自己的能力上了市里面最好的高中。那三年是我开始融入生活的三年,不再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和大家一起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玩的非常high。而且高中的学校非常大,设施也都非常齐全。草坪,湖水,小溪,凉亭。应有尽有。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挺美好的。各种搞笑,各种high。可仔,老头,老大,徐妈,阿鼎,ED,拱猪,麦霸……,他们有的在读研,有的出国,有的或许也工作了。高中的老师都挺好的,数学老师总给我感觉很厉害,深不可测,但是高三的时候,让我发现其实是我之前太弱了。语文老师真的富有文学气息,自己本身就写点书什么的,他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和他哥哥两人都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学老师额头前总是飘着几根头发,化学是让我觉得最简单的一门课。一直很遗憾直到高三前感觉自己都没有把物理课学好。生物,算是我有点骄傲的一门课,拿过省赛的一等奖,可是高考的时候还是被生物给坑了。最后要说的是班主任英语老师,记得刚报到的时候就踩了她一教,她真的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很瘦,但是微笑起来真的让人感觉很亲切。我的英语在一百分制里面一直是徘徊在及格的边缘。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第一次英语小考的时候,时间结束了,我只是做到阅读理解。发试卷的时候,老师微笑的拿着试卷走过来的画面,让我羞愧不已。她知道我做英语的费劲,理解我做英语花费时间之长。虽然最终我的英语也不怎么滴,但是这样的老师我真的从心里喜欢。
进入大学之后,老师这个词的印象就少了许多。大学里,在教过我的那些老师之中,我觉得好的老师,区区几个而已,尽管这个数量有点不可靠,但是在某些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比例的真实性。其中一个是教我们近世代数和数理逻辑的任老师,上课用linux+Latex+Emacs+Lisp。当时只是觉得很酷,也没了解那么多,现在回想起来,越发觉得厉害,而且老师的为人也非常坦诚,亲切。这才是对自己所教的东西有爱的老师。后来知道他是学数学的,在硕士期间证明了某个著名的定理。曾记得他在课堂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有那些反叛的思想是正常的,要是没有的话,那真的是没有希望了。从来不点名上课,哪怕只有几个人也照样讲,虽然曾经在课堂上讲课晕倒过,但是上了他两个学期的课也没碰到过他调课之类的。大学里,好老师真的不多矣,具体原因,我想上过大学的人多多少少都明白的。
回想过往,那些生命中碰到的好老师区区可数,但就是那些个老师,对我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面对以后的道路,茫茫无所然,或许只能借用一句古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