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或许很长,或许很短,但是无论怎样,这段时间悄然而过。犹记得初到克莱蒙费朗的那个微雨的下午。微冷,学长带着我们沿着TR线去ISIMA,想象着在离开学校之前老师向我们描述的那离宿舍不远处的ISIMA。雨水顺着斜坡向下流淌着。这里的空气好清新。我们几个人像是从远方来的异客,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看到ISIMA之后,便是去超市告诉我们怎么购物,买锅,买碗,还有碟子,憧憬着以后自己做饭,自己烧菜。那个微雨的傍晚,雨滴儿敲打着窗台,眼前是一排排的矮房子,远处的山还没有见到绿色,我想第二天醒来应该就是在这边的生活的开始吧。
开始的那段时间,总是穿着羽绒服,这边的山区总是不期然就会迎来一场雨,微冷,微冷,微冷。这似乎是成了一种味道,微冷的味道。在ISIMA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我们几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那里面对着自己的笔记本。我本也是没有什么打算的人,只是想放空自己的心去迎接另外一种生活,只是不想待在哈尔滨,那种每天会想起,但是又不想去面对的日子。在这边,每天自己买菜烧饭,晚上可以一个人待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甚至我都不想去接触网络。不想去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以为心永远会是那么安静的。而因此也会流泻出很多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吧。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那种离开网络的时间才持续了不到一周,后来的时光里,晚上很多时候都会去宿舍楼下的自习室上网,而且不亦乐乎。而自己真正用笔和手在纸质的本子上写东西的时间真的是很少很少。记得第一天早上,自己起得很早,想着坐在那山间的小石凳上,然后吹着我的陶笛。但是那天下雨,一切都是湿漉漉的。后来发现,也就只有那天自己才起得那么早,一个人在路之间慢慢地逛悠。后来大多数的记忆就是晚上上网到很晚,然后第二天怎么也起不来早。每天想要告诉自己的要早点起床,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无效的。
这边的老师似乎也没有期待到我们的到来,因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他们对于带我们做项目也显得那么准备不充分。老师给了我两个方案,一个是JAVA的web开发,一个是关于线性规划的研究。因为对于web开发已经有所了解了,而且自己也不喜欢JAVA,所以尝试着询问老师线性规划需要研究的都是哪些内容。在与老师的对话中,第一次感受到法国人的英语真的是不怎么样。很多的单词发音一点都不准确。老师显得很忙,也没有多给我解释关于线性规划的研究内容。只是说3个月的时间,如果做这个项目的话,时间会显得有些紧。推荐我做关于JAVA的web开发。他向我介绍需要做一个网站应用,简单的页面和用户管理等。我表示自己对于Python比较熟悉,想用Python来开发。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也是有些矛盾心理的。对于自己熟悉的技术,当然做起东西来会比较有把握,但是同时我又想学习更多的新的我不知道的技术。而老师的意愿又是希望我做web开发的相关项目。因此,也就这么罢了。用BootStrap + Tornado + MongoDB做了一个简单的应用,展示完之后,得到一个good job的评价。然后要求我尝试把它开发成一个Plone的插件,对于Plone自己之前也没有太多的接触,只是知道开发起来非常复杂,因为搭了一个环境就放在那里了。随后是法国的复活节放假,半个月的长假。我们约好去巴黎。
有学长的帮忙,将车票和旅店都很轻松的搞定了。第一次在法国坐火车,发现真的好宽松啊。座位的周围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人,而且更加神奇的是直到火车到达巴黎,都没有人向我们查票。那时,巴黎真的算是一无所知,只是知道传说中得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中午到火车站,下午便去逛了。先去了老佛爷购物广场,后来和另外两个同学走散了,于是拿着google地图导航到处乱转。不想那天下午几乎逛遍了心中所知道的巴黎的名胜。国家歌剧院,卢浮宫,塞纳河畔,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然后逛回到巴黎圣母院,还在巴黎圣母院听了一首演奏,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歌曲,只是觉得自己彼此疲惫的心受到了洗礼。那种轻松,在逛了一天之后,感觉特别好。一曲结束之后,想起阵阵掌声。离开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正是九点的时候,塞纳河两边的灯都亮起来了。游船在河中游荡着。我和同学靠着google的导航地图从巴黎圣母院一直走到旅店的公寓,现在想想,原来那天是我们来到巴黎的第一个晚上。还真的有点什么都不怕的冲动。
而现在,我依然在巴黎,不同的是我在戴高乐机场,等待着飞往北京的飞机,候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在机场就感觉到了中国地那种特有的气息。顿然有点熟悉,又有点排斥。这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在法国总觉得没有归属感,但是当有了归属感的时候,却有生了一种排斥感。人就是这样的吧,或许,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