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对创新的定义是:做出别人完全没想到的东西,要牛逼,要与众不同,借鉴过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创新。这个定义真的太过狭隘,狭隘到让创新那么遥不可及,当我看过这本书后,对创新的产生过程又有了新的理解,其实产生创新时的最初想法就是那么幼稚、不科学,说出去都怕别人笑话,但是如果你自己相信它可以做到,并为之实践,或许它就真的可以做到。而且创新其实是可以被借鉴的,甚至创新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只要能改善现有的成功模式,只要能在某个点胜过别人就是创新。
我曾经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对产品定位很明确、对面向的用户群体很明确,对行业、市场不说十分明确,至少也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此外对前端app来说,各平台的差异性、甚至APIs也要有所了解,为什么要了解APIs?因为这基本决定了一个产品能做成什么样。不过现在我想我可能要把平台差异和APIs这两个加成项去掉了:符合平台用户操作习惯没问题,但是这不是必要条件。好比iOS4连导航栏都不能自定义,不照样出了像Path这样的app。
工作中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有产品观念的人,能提出建议并致力于改善体验,也希望团队的创新氛围能更加活跃,但是这本书让我遗憾的发现我在工作中实际上有很多扼杀创新的行为。。典型的就是自以为是,容易相信自己的经验。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曾经一起共事的一位CEO现在在做金融的一级市场,他想在客户的某个聊天群里插入一个机器人,专门抓取群里的消息,以便分析出这些客户对哪些东西感兴趣,我当时想了想后就说除非这群是自家开的,便否定了这种做法,那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其实我内心觉得也是有可能的,当时想到了两种方案,不过因为市场上没有类似的做法,还有被屏蔽的可能,我就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脱离实际的、完全外行的想法,我以为我是拒绝了不合理的需求,其实我是否定了别人对于创新的尝试,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已经被经验所限制住了。
除了思维这个创意的起源外,技术是成功创意的保障,把自己培养成既有创意又有技术的人很难,不过很有必要,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前都是经过了孤身一人的长久研究,在没有人相信自己创意的时候,只好自己来证明。
这本书虽说不能让你看完就有了创新的保障,但是会让你离创新的路途更进一步,目的地明确了,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投入:思维就像水龙头,技术就像水桶,如果没有水,水桶没什么意义;如果你思维敏捷,创意无限,桶太小,流出去的水也不是你的。
序言中那些励志的原则:
1. 科学工作者申明某件事情可行的时候,基本上他不会错,但当他说不可能的时候,他很可能错了。
2. 发现极限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极限,尝试向稍微超越这个极限的领域迈进、冒险。
3. 无论是哪种技术,只要它是非常先进的,那看起来都跟魔术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