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看了田壮壮导演的《蓝风筝》,悲愤、憎恨和绝望搅得我睡不着。影片以一个54年出生的名叫铁头的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周围人特别是他一家人在反右、大跃进、三年饥荒和文革中的悲惨遭遇。铁头的父母53年正要结婚,就因为广播里传来一个遥远的他们从未去过但经常听到的国家里的一个叫做斯大林的老头的去世而推迟了十天。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整个国家的政治运动和私人的不幸让铁头一家人一直生活在悲惨里。反右、大跃进饥荒和文革,每一轮运动都让铁头失去一位父亲。对无休止的运动和革命的讽刺和控诉贯穿始终:有时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铁头的生父林少龙所在的单位图书馆,党委书记为了“负起政治责任”,开会讨论,主题是这么大的单位怎么能只有一个右派。林少龙出去上了一次厕所,回来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中成了右派。有时是以抗议和抱怨的声音,铁头的大舅陈树声大跃进时在家里批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大炼钢铁烧出铁疙瘩,愤懑地说,我如果不关心这个国家,怎么会说这些话。铁头的姥姥在临结束时哀怨地说,他们革命革了几十年怎么还没完?
在无边的黑暗中给人安慰的是人性的点点光辉。亲人的相濡以沫;邻居奶奶的善良心肠;林少龙知道是朋友李国栋在背后举报立功却选择了宽恕;李国栋一直带着赎罪的心情照顾母子俩,后来选择向铁头的妈妈陈树娟忏悔;陈树声和恋人朱瑛在分别患上眼疾和被迫害的出境一下一直牵挂着对方和付出;铁头的第二位继父老干部吴需生在觉察到自己即将被批判前夕主动与陈树娟离婚。
人类的生理规律决定着年轻人永远是喜欢热闹追求刺激的,无论这些热闹和刺激意味着什么,是反抗压迫的义举还是伤害他人的暴行。所以小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围着那些擎着大喇叭说话,举着标语横幅走街串巷的宣传队;大孩子们像玩打仗游戏一样兴奋地投石头砸教室玻璃;少年们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在台上批斗老师校长,显示自己终于长大,可以加入成年人的活动;青年们喊着毛主席语录和口号,热血沸腾成群结队地闯入反革命干部家中,辱骂,拳打脚踢,游行示众。他们在青年时期达到体力的顶点,也达到暴力的顶点。看着他们一边喊着革命口号,一边粗鲁地对待老人、女人,一群人拳打脚踢孩子,眼前的已不是人,而是一群兽。
毛泽东真是革命的天才。革命了几十年,49年胜利以后,又是几十年,还能不断找到革命的题材,指挥着成千上万的疯子把不愿变疯的人消灭掉。
《蓝风筝》于1993年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代表团愤而退出以示抗议。饿死人的时候他们不愤怒,斗死人的时候他们不抗议,有人拍一部电影反映人被斗死的时候,他们却愤怒抗议了。导演田壮壮也因此被禁拍八年。
向田壮壮和所有剧组演职员致敬!
文革过去了几十年,除了拉出四人帮丢卒保车,中共没有深刻反省和为这场浩劫承担责任,还压制民间公开反省和讨论,伤疤就这样渐渐被遗忘,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使整个民族失去反思的机会,下一场人祸也就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政党整天指责日本右翼遗忘历史,有说服力吗?
有时悲观地想,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有一种不断自我毁灭的倾向。49年后的灾难在历史上并不是首次。明、清,每个王朝建立时都是生灵涂炭,新皇帝登基后无不是滥开杀戒,广兴文字狱,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多少读书人人头落地以至株连九族。新朝建立之初,国家疲敝,皇帝严苛,官员们也是新人比较老实。等到财富逐渐积累,高度中央集权和缺乏法制必然导致腐败横行,底层人民不聊生。而专制决定了这个体系缺乏调整的弹性,人民和统治者没有博弈和妥协的渠道和机会,于是一场新的农民暴动推翻了旧王朝,但登基的皇帝还是和前朝一样,继续着到时毁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