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军 (Frank Fan)新浪微博:@frankfan7 微信:GetToCloud
在一次技术演讲的过程中,有位听众一连串提出很多问题,并在最后发表我当时认为曲解我本意的结论,我本能的产生防御心里,直接了当的说了一句“I Disagree”。其实事后回想用词有点欠妥,其实完全可以其他方式来回应。那位听众也许只是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而已。我虽然在气势上压倒质疑的声音,可其实并没有让那位听众听进去我后来的回答,正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没有建立信任关系。
人际沟通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如果演讲者本身没有很好的建立这种信任关系,演讲内容必然不能很好的被接受。在我的学生时代,如果很喜欢某位老师,那门课的内容也相对容易吸收。
其实我们在应对方式以及用词的选择上,都是彼时心态的体现。演讲者的心态和目的,直接决定了气场的氛围。如果心态是开放的,包容的,自信的,那么回应提问时的态度和语言也是易被接受的。如果心态是封闭的,防御的,评判性的,其表现可想而知。这让我想起一段禅宗故事。
说的是苏轼和高僧佛印谈玄论道,佛印问苏轼,在你眼中看我是什么?苏轼心想好好捉弄一下这个和尚,答道:牛粪一坨。同时反问佛印道,在你眼中看我是什么?佛印却道:佛陀一尊。苏轼心中好不得意。回家后洋洋得意向苏小妹显摆,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說「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慘!因为佛印禅师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众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尽是污秽不净,把六根清净的佛印禅師,竟然看成牛粪,這不是输得很惨吗?」这虽然是个杜撰的故事,却很有寓意。
除了在心态和修养上提高外,有没有可行的实践方法来更好的处理可能的紧张情况呢?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法子,取自 Marshall Rosenberg博士的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的理念。
一 观察而不加评判(OBSERVINGWITHOUT EVALUATING)
需要用心倾听听众的问题或见解,不要妄加主观评判。有时候我们急于想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没能真正明白问题,也没能探寻问题背后的动机,错过了和听众建立信任的机会。
佛曰“Don’tjust do something, stand there”演讲者不可能在问题过后站在那里不作回应,但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透露你自己当时的心态,如果你是真正用心去了解听众的所思所想,短暂的停顿并不可怕,能让你自己和听众都能有点空间去思考。或者邀请其他听众发表他们的看法。
二 培养使用正能量的语言和词汇。
可以表达自己的立场,但不一定直接否定对方。比如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说I have different Opinion; This is what I know and it works for me and my clients ; I hear you. And let’s look at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对某些观点做简洁明了的回应,避免产生混淆。
三如果无法取得共识,暂时搁置。
没有人能面面俱到,不能回答问题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不能说服对方,也没有关系。毕竟演讲的目的不是赢得战役,必须有大局观,着眼于建立信任的关系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