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实世界太过于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远非有限的生命用经验能够理解,因此先哲们基于一系列假设把现实世界简化到从概率上来说正确,从复杂程度上来说可认知的程度,就得到了知识(理论)。正因为简化,所以知识是不完全的,即使对同样一个事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简化标准不一,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对”的,但也是不全面的;只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世界,超越表象,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
————有时候,我们去解读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时,往往也是片面的去下定论,殊不知,或许我们看到只是片面,只是表象。有时候,选择沉默,选择用心去深入看,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
在学校里,“横扫图书馆”的生活并不属于我,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可以。虽然每个领域都如此的吸引人去思考,每一套理论体系都能解释很多的现象,但是没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和语言所有的现象,没有一个理论能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
很诧异这世界上优秀的人怎么会用同样的时间融合那么多的知识?
其实,他们不是看了那么多文献才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对每一个现象都是先自己观察,自己思考,理清其中的逻辑脉络,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看别人的文献,这样你可以知道每个人的贡献在何处,缺陷在何处,你会发现事实上很多文章是不值得看的,活的思维远比死的理论重要。(放弃“博而不专”的习惯吧,不要以“真实有用”作为评价理论的标准,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理论观察什么,简化了什么,如何推理。要求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记忆)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也没有任何知识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中给出确定的答案,可以让人不加思考的执行就获得幸福。教育的目的只在于培养人面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使人形成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懂得如何去观察这个世界复杂的现象,对其进行简化,提取重要的信息分析、综合,然后做出推理、判断,最后依据事实反思、修正自己思维的过程。
现实不但要求我们简化纷繁额表象,也要求我们把那些理论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
虽然思维比理论更加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学习理论而自由的放纵思想;恰恰相反,要获得思维,理论是最好的训练。(研究生阶段学习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掌握基本工具,掌握思维方式并熟悉一个领域,用规范的方法表达新的观点)
————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要只想着去接收,而是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对理论有所贡献。就如读论文,我们想到的不应该知识吸收、赞同是它所表达的内容,而是在把握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做,这样去解决问题,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当然最后更重要的也是思考作者在解决问题上还有没有缺陷。
“理论只是一张地图而不是现实的路径”。我们不用在“真实性”上做任何纠缠,我们也不需要精确的描绘每一方面而只需要抽象出轮廓,这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已经足够了。所谓的简化,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变量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不但在空间上稳定,而且要在时间上能够承受历史的考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信息。理论的正确性不在于能 $100\%$ 预测未来。
理论绝不是枯燥的,高深的数学相对于现实是一种简化,一部部巨著,一首首诗篇、一部部电影、一幕幕舞蹈、一曲曲音乐相对于这个世界如何不是一种简化?
————停下匆忙的脚步吧,给大脑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眼前的万物都可以被思维,被简化,被抽象。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写作能强迫你认真的分析,加深对现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