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桐庐郡,
严陵旧钓台,
江山如不胜,
光武肯教来。
《严陵钓台》范仲淹
我想生活在此處,左臨異水,右倚奇山,賞共色天山美景,品俱淨風煙。
我的山水情怀,却是最近有之的。之前对于奇山异景,山川怪林,一切与山水有关的景色,都是觉得无味,无怪乎绿树下,云雾中,美则美已,未尽善焉。此中缘故,想来是行走之快,已经习惯于忽略路边的景色了。
修心的事情,大凡都是曲折,由快到慢,则是这养性的最大的收获。对于我来说,这个大事,就是这一年的病,宅居了一年,看了生死书,阅了中医论,查了史家料,思考了人生的乐趣,重要的人与事,学会了欣赏了路边的野花,并且乐在其中.
我等烦人,不能落俗。一直觉得远的景色才是美丽的,于是要跑的远,大学要去远方,工作要离开家,旅游要去西藏。似乎去家附近去旅个游,都不好意思和人说我是去旅游了。于是这些年,去了黄山,去了三清山,去了厦门,去了圣母院,去了UOM,却一直没有去过家附近的这座从小就说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即使知道有名的富春山居图,只是觉得自己就身在此处,有什么好的。这一切,止于我游了严子陵钓台。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篇《与朱元思书》,当是描写富春江美景的最好写照的,而当中最美丽的一段,则是在桐庐的严子陵钓台,富春江镇内。于我来说,这篇文章是高中的必背文章,不仅是因为写的好,更是因为是语文的必考科目。但是,国内教育缺失的知行合一,让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几乎是零,对于景致的描写,再美妙的词藻,如果没有亲身的体会,那会一切都是空无的。我就在那时起建立了这个空无的严子陵钓台,直到10年之后的第一次抵达。
感受过之江路与下沙的钱塘江,也感受过富阳市区内的富春江,江水均是混浊的。可是这真正原生态的,在山野之间的富春江,还是第一次。游人不算太多,听口音仍是本地人居多,也有一些骑行的爱好者,自行车而来。游江必须要坐渡轮,因为大部分的景点,都在江的另一边,加上左右均是山林,陆上交通不方便。轮至江中,水流急湍,清澈如昔。虽没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程度,但是相较城市中段,已经好了不至百倍了。
轮绕一圈后,停上严子陵钓台码头,由于是下午去的,游玩时间也只有2小时。只是一座小山,2小时还算可以。钓台山中,唯一可以细看的,除了大腿粗的古藤,还有一条长约2km的迂回碑廊,立了许多现当代书法名家的字帖,留了许多东汉后就来此游玩,体味大量风骨的文人石像。
钓台牌坊的左侧不远,还有一泉"天下第十九泉",原是陆羽在此煮茶过的,说此泉清冽可口,煮茶正好。虽不曾煮茶一试,但是夏日里感受山泉的清冷,很是舒服。
中国文化中写意山水丰富,大批文人墨客将感情寄托于山水上,不得志时挥笔急书,得意时豪放一词。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但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年八十。
中国文化似乎很推崇像严子陵这样的人,淡泊名利,追求自己至高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让人非常景仰的事情。所谓“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就是这种意思。或者,是这些高人对当时作封建世家的家臣感到不耻,至少独乐山水中,可以保持自在的生活,没有民主的社会,改变不了社会,就只能独享自在了,俗世中不可以,隐居在富春美景中,倒也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