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机器人制造?

    发表于 2009-01-21 23:54:53
    love 0

      今天吃饭,碰到了一对朋友夫妇,男的那个朋友是一个教授学校工程类的老师,对于技术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席间我们聊开了机器人。老师给我上了一堂课,他说,关于工業机器人,最为关键的是机械和伺服部分,只要这两部分没有問題了,机器人的問題就算是解决了。机械是执行机构,所有的命令触发全部来源于伺服部分。机器人的算法,很简单,有现成的可以使用,有很多第三方的軟件可以拿过来直接用。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工業机器人的发展,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而不是研究机构大学的力量。最后,还提到了一点,可靠性是设备最为重要的。

      谈话中,我与他们的关点不一致了。在我看来,工业机器人最为重要的,应该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机械结构,除了减速器为,整个结构的設計也非常的重要,第二部分,是伺服控制系統,第三部分,是轨迹算法。每一部分的都会对机器人最后的性能產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不同品牌的工業机器人,基本的结构伺服有相通之处,但是,同样走一条轨迹,出来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听老于说过一个例子,德国一家机器人公司有一次做了一个項目,需要有非常高的精度轨迹,但是实现不了,誤差太大了。但是,你能说其他的工业机器人不能做嘛?不见得。比较目前全球各家的工業机器人,其性能差别能大,除了机械方面的因素为,算法及伺服的控制原理,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的。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我的观点,按照目前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研究者这种心态,以立项的目的拿钱,根本不是做事情的态度,这种态度,还是再次会放弃一些技术的研究,除非有上世纪,全国人民努力攻关的政府姿态。之前听过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做自动化机械的),他们与沿海的一所大学有一定的技术来往,他们出了很多人力财力来做一个項目的研发,最后是失敗了,但是当中也產生了很多有用的技术資源,那所大学的一个教授就把这些資源整理了一下,去申请了一个863,但是他没有任何实验数据,全部抄自我朋友那里。所以,吃饭时,我就说了,要依赖这样的研究机构大学去开发这种技术,那是不可能的,中国有量这样的人,只是为了申请一个項目,然后拿钱,分钱,就这么简单。对于,他的最后一点,我是同意的,可靠性是设备的根本。

      而且,目前国内的这种教育,是对学生非常的不負責任的。工作时,有个在工厂做了多年技术的朋友同我说,他上学的时候,学了PLC,学了接触器,学了强电弱电,控制,可是就是没有见识过真正的PLC,真正的接触器,因此,到了工厂后,根本什么都用不上,都要重新开始过,学习怎么使用PLC,怎么使用接触器,接线,控制马达的开关速度等。工科教育,最好是需要有一些工业背景的人,承担一些学校的教育,或者工科专长的学校,需要与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们只是在学习几代人学过的过了时的教科书,殊不知,现在已经又一个世纪来临了,可是书本,却还是这个,技术还是几十年以前的。看吧,我们的机床专业的学生,还在学习C6140的原理,主轴箱控制的方法,用一个电机的模式驱动整个系統。而现在,机床的发展,特別是数控的发展,讲的就非常的少了。有的学校或許有数控机床,但是贵重设备,学校老师保护的好,不让学生乱动,学生做个实验,切的是蜡,但是程序的编辑,还不能让学生上手,老师手把手的按照一个模式去做。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给客户的一个培訓,教授他们使用一套为喷涂定制的专门的机器人喷涂軟件。席间有一个一线的操作工,非常大担的去嘗試一些功能,现场的时候,也让他去做了,雖然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小問題,但是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問題,让他去嘗試一下后,认知会更加的清晰的。这是这几年给客户培訓时,一些小感受。反观之前上学的时候,使用一些学校的仪器,要注意这个注意哪个,最好你是不要动,生怕这个东西弄外,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不保証不要出事情就好了。

      所以,个人观点,国内机器人最后真正能出现的市场上,真正能达到工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一定不是来自于大学或者研究所。对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我也已经失望了,雖然,我一直崇敬蒋新松.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