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有N(2<=N<=200)块石头,标号从1到N。青蛙1在石头1上,青蛙2在石头2上。给定所有的石头坐标。青蛙1试图从石头1到石头2来找青蛙2,它可以经由任意石头组成的路径。在所有可能路径中找出一条路径,使其中最长的一步的长度小于其他路径中最长的一步的长度。
本题可以化简为,点1与点2间存在若干条路径,每条路径中都存在最长的一条边。找出一条路径使得该路径最长边的长度小于其他任意路径最长边。
本题的解法之一是Dijkstra的变形。
初看似乎很难把这道题与单源最短路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Dijkstra的贪心思想是基于这样一种前提:
设A→P1→P2→P3→B是A到B的最短路,则其中任意一部分亦是最短路。例如P1→P2→P3必然是P1到P3的最短路。证明很简单。假设P1到P3存在一条更短的路,则A到B便可通过该路获得一条更短的路,与题设“A→P1→P2→P3→B是A到B的最短路”矛盾。
由此便得到了Dijkstra的松弛方程:
枚举u。if (d[v]>d[u]+w(u,v)) then d[v]←d[u]+w(u,v)
其中d为源到点最短路长度。u为中转节点。w为u到v的最短路长度。
这是否能和本题的求解过程等同呢?
对于本题,易得两点间最长边最短的路径可能不唯一。但题目只关心点1到点2所有路径中最短的最长边的长度,并不关心具体路径。所以我们在求解过程中,可以人为定义所求路径满足以下条件:
设A→P1→P2→P3→B是我们想要求得的路径,则它满足其中任意一部分亦满足最长边最短。例如P1→P2→P3亦是所有P1到P3路径中最长边最短的。
这样一来,本题的求解,也满足了与Dijkstra相似的贪心过程。它的松弛方程为:
枚举j。if(dis[j]>max(dis[k],map[k][j])) then dis[j]=max(dis[k],map[k][j])
它的意思是,枚举所有中间点k,源到j的目标路径的最长边,要么在源到k这段,要么在k到j这段。
这样,我们便把Dijkstra算法移植到了本题的求解中。除了松弛方程不同,其他部分均与Dijkstra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网上的解题报告说这题还可以用最小生成树,日后补充。
Problem Status: AC。时间16ms,内存680k
#include#include double max(double a,double b) { return a>b?a:b; } double frog(int n,int a[][2]) { double dis[200],map[200][200],t1,t2,vis[200]={0},min; int i,j,k; for(i=0;i dis[j])&&(vis[j]==0)) { min=dis[j]; k=j; } vis[k]=1; for(j=0;j max(dis[k],map[k][j]))) dis[j]=max(dis[k],map[k][j]); } return dis[1]; } int main() { int x=1,n,i,a[200][2]; double ans; scanf("%d",&n;); while(n!=0) { for(i=0;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