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上,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大脸和@key4ever转发的一个小女生遇害求助的贴,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转发和捐款。当天晚上的捐款从跟进这件事情的@记者发布的数据来看,@支付宝担保交易有5000+多。
6月6日凌晨,我看了下@支付宝担保交易 的转发信,@了几个排名靠前的明星,比如姚晨,后面我自己又去查了新浪的广场,把媒体类的排在前几位的,还有一些草根的明星都@了遍,可惜效果都不大。同学跑过来笑我了,“你傻啊,一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些媒体报纸”,看来以后要用私信了。
不过后来我@了一个叫正结的前辈,当然是加V的了。隔天早上,通过@正结前辈的转发,我发的那个求助帖被转发了25次,不过我发现我写错了故事的主人公,把那个记者的名字说成了那个小女孩的……
6月11日,刚刚看了下微博,@支付宝担保交易已经累计收到网友捐款5w+,而且网友还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了捐款,捐款的金额已经够小女孩目前的医疗费用了,感动。
而这之间,我就在想,在这次事件中,我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可以怎么样利用新浪微博这个平台去做更多的事情……
好那个时候在读《引爆点》,随便把笔记都记在这里。书中讲述了流行的秘密,这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的一本书,他在书中讲到流行遵循3大法则,满足其中之一,都有可能引爆流行。
第一个是个别人物法则。 他们在书中被称为联系员、内行、推销员。联系员人际圈子很广,对各种事物都有所涉略。内行则是那些类似对事物有着天生的兴趣,非常执着某一方面的人。推销员则是那些介于事物和人群之间的中间人,他们很会说话,相当于转换器,把不便于理解的东西转成人群易于理解的。
第二个法则是附着力法则。 附着力法则强调的是信息本身是否具备吸引人的特质,是否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等等。格拉德威尔在书中,用了《芝麻街》、《蓝狗线索》拍摄的案例来阐述附着力强的事物如何引起流行,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加强互动性,尽可能调动信息阅读者的官能,让他们参与进来。
在书评中,有一位读者说到,那些录制电视节目的人,他们所用的方法和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截取原文的一段:
“看《引爆流行》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其中一段讲电视节目《芝麻街》的制作,你会觉得那不是在做电视,而是在做科学实验,他们使用了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来测试儿童观看电视的行为,并用这些来指导电视内容的制作,再想想我们的电视栏目策划是怎么搞的,找几个权威吃个饭侃一侃就出来了,这些老大可能压根就不看电视。但是最终打败《芝麻街》的是另一档节目《蓝狗线索》,在我们的权威看来,这档节目远远不如《芝麻街》精彩、丰富、有趣,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而它成功的秘诀也在于搞实验,通过儿童的行为研究最终发现,孩子们的最大诉求并不是精彩、丰富和有趣,而是简单、容易理解、互动。 ”
第三个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 原来我们对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而是极度敏感,促使我们进行某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所处的环境。
书中举了纽约市整治犯罪率的案例。例子中,纽约交通局通过整治地铁的涂鸦和乘客逃票的现象,来降低整个城市一直以来高居不下的犯罪率。
“破窗理论”、从众心理,其实都可以从环境法则的角度进行诠释。当群体的行为都是与自己相反的时候, 其实我们都会有这种尝试,尝试去表现得一样,继而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想法。
而在新浪微博里面,我想,那些加V的人士或机构都会是很好的联系员、内行或者推销员,他们拥有大量的粉丝、比较高的信誉度,可以很好的传播信息给一级订阅者,然后再传递下去。加上报社记者对该事情的详细报道,让人们对事情的本身有了很好的理解,引起人们对小女孩的事情关注。而新浪微博在这次事件里面,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人们信息的转发传播,捐款都异常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