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系统上线半年,取得了些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加上 2.0 版本也准备开动,因此正是时候来个总结反思下。
产品运营在产品侧来说,是个大事,产品的冲量、用户的活跃等等一大堆指标都靠它了,有人说再好的产品不运营也是个渣渣。于此同时,产品运营对技术岗的同学来说,是无休无止的赶时间点(节假日、网络热点)以及不是很能体现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的简单页面。
这个矛盾,让产品和技术双方都很沮丧,产品觉得技术不够重视,技术则觉得不应该在重复性的简单的工作上投入过多时间。
好吧,这其实就是积木系统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终极目标,让产品同学可以快速发布页面,同时技术同学沉淀组件(积木)来避免重复性工作,如下图:
分析了各方的痛点以及诉求之后,系统的核心功能其实和容易理出来:
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有:
开始技术规划之前,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要分析现有的解决方案,没必要重复轮子。
不管是产品还是开发,对 CMS 应该都不陌生。
技术开发好前端页面以及后台录入系统,产品在录入系统录入和修改数据让后发布。
这个方案离我们的期望很远:
毫不留情的 pass 。
这是一个优秀的运营系统,地址 http://mmrp.oa.com/ 。
官方团队这样描述它:
MMRP全称是The MultiMedia Release Platform,数字多媒体内容发布系统。
它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运营需求处理系统,通过B/S在线绑定数据及前端代码,录入模块库并通过按需求组合组件,生成网页发布到CDN服务器群,旨在推动过渡到工业化时代,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资源成本输出价值最大化,同时减少版本风险,缩短研发周期,统一视觉表现。
是的,这是积木系统的前辈,运营系统的先行者。但我们在做深入分析时,也发现了一些缺陷:
上面的缺陷,丝毫不影响 mmrp 的光辉,虽然它已经停止维护了,但还是要向它致敬!
现有的系统并不能满足刚需,所以,积木系统蓄势待发。
经过团队(imweb)几轮的讨论,架构如下:
可视化和组件化摆到了核心位置,也对应了积木系统的两大核心:系统本身和组件体系。
系统:
组件:
系统不求花哨,但求实用。更多的细节有时间在单独来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
总数将近 50 个,其中响应式 30 个。响应式如果走开发流程的话,工作量翻倍。
换算成工作量 (20 + 30 * 2) * 3 = 240天。这是保守估计,一个活动算了 3d 工作量,同时这也仅仅是算了前端开发,没有算上后台、cgi 、视觉等等。
问题同样不少,比如接入其他业务还是不够方便、组件与系统联调也不是非常简单,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让系统更容易接入、开发和移植,积木系统 2.0 已经在规划中!
2.0 的新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