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one 7月刊的约稿,首发于 http://dockone.io/article/503.
Dockone 7月刊阅读地址。
在去年的 DockerCon 上,Docker 1.0 正式发布并提出了『Containers Everywhere』的口号。一年过去了 Docker 如燎原之火在全世界迅速流行起来,Docker 公司也顺利融得巨资。然而 Docker 本身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安全方面的缺陷、集群管理的困难、存储和网络方面的问题都成为 Docker真正走向 everywhere 的阻碍。另一方面 Docker 和他的战友 CoreOS 因为容器标准之争而走向分裂,Google、IBM、Red Hat、VMware 等巨头也采取两边观望的态度。Docker 的发展一度被笼罩在割裂和不确定的乌云下。
又一年的 DockerCon 如约而至,我们欣喜地看到 Docker 将网络和安全部分的模块,进行剥离和重构,成立新的子项目,并公布了发展的路线图。全新的插件框架和试验性发布使得 Docker 未来的发展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想象力。而 Docker 和 CoreOS 两家公司的 CEO 在大会上握手言欢,共同推出了开放式容器项目(OCP),将笼罩在 Docker 上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一扫而空。大会最后又提出了 Ready for Production 的口号。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诚然 Docker 本身及其生态还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存在着不成熟和不确定的地方,然而未来向Docker 及其代表的容器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来没有停止。但现有的软件设施向 Docker 和容器的过渡必然不会如此轻松。创业公司可以轻装上阵,及时享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一些大型公司淘汰内部设施进行转型的过程注定充满了阻力和困难。
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底层的技术人员如果能够充分了解 Docker 相关生态,拥有对这项新技术的掌控力,将其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环境,充分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及便利,自然可以推动技术的转型。而现实中很多人对 Docker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实际经验也很有限,这种情况自然无法推动技术的转型。
在 DockOne.io 这个社区中,有大批拥有实际经验的 Docker 使用者进行分享、翻译和解惑,推动着知识的扩散和经验的传播。我们也将和社区一同努力,推动着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做到 Ready for Production。
灵雀云软件工程师刘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