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log4j/common-logging的时候,出于性能的考虑(非该级别,字符串拼接造成的额外开销),会将判断日志级别作为一种编码规范:
if(logger.isDebugEnabled()){
logger.debug("debug information: " + xxx);
}
后来slf4j接口里为了避免过早字符串拼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开销,将其推迟到了要打印的时候才拼接,可以不必显式的加一次if判断:
logger.debug("my name is {}", name);
但是问题是即使用的是slf4j的api,应用中并不能保证大家都采用format形式的写法,依然很多用加号直接拼接字符串的情况。所以简单的原则是强制所有的日志都必须用if判断一下其级别,保持一致的写法。
关于日志框架还有几句想说的,在公司的野蛮生长阶段,如果一些基础设施不做约束,会对未来埋下很多隐患,迟早要为此付出代价。而在Java里最搞的就是日志框架了,五花八门。之前在做应用容器的时候,为了解决上层各种日志框架的不一致,做了很多奇技淫巧来适配,非常痛苦。如果你在有能力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控制。
btw,我们当前使用的日志框架是logback,完全满足当前的需求。尽管log4j2前段时间终于发布了,也看到它的一个性能比logback有很大提升,但它的异步实现是基于LMAX的Disruptor,引入这个库似乎过重,像是专门为当前流行的大数据业务所设计;等真的遇到吞吐问题再去考虑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