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的股市泡沫起于去年11月份左右,之所以称它为泡沫,是因为指数迅速上涨而没有任何基本盘因素支撑,并且杠杆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自从2007年的大跌后,股市进入漫长的熊市,一路下行震荡至2000点左右。从2014年11月底开始,股指迅速攀升,至2015年一月初,已经达到3300多点。经历短暂震荡后,从2015年3月中旬起,股指开始更长时间的攀升,终于在6月12号达到5178点的高峰,随后开始雪崩,至7月9号已跌去37%。
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各种股市利好的原因和分析铺天盖地,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期望和资金。
期望:
在本轮上涨前,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利好,整体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不过决定人们买卖股票的原因是对未来的期望。在现状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制造出了一个改革的期望。无论是官方舆论还是能从股市上涨获利的机构,都在鼓吹改革的巨大经济潜力,包括一带一路、新型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以及证券业体制改革的希望。人民日报说4000点才是开始,证监会主席肖钢说改革牛成立,政府制造牛市的欲望一目了然。
资金:
决定股价上涨的最直接因素当然是人们愿意花钱买股票。看好股票的人士认为几条理由支持有更多的资金会流入股市。首先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从投资的角度看,在银行存款和买股票是相互竞争的投资,所以存款利息下降是股市的利好,因为有更多的人会愿意将钱投向股市;反之利率上升则不利于股市。很多分析师认为,为了应对经济增长下滑,央行会不断下降存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形成股市的长时间利好。其次是所谓的居民资本转移。该理论的鼓吹者认为,过去十多年,在中国房产是最有效的投资品,因此居民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此。随着房地产高速增长时代的过去,包括股票在内的金融投资将成为居民基本新的配置方向,此一转移将带来大量的资金。第三是杠杆的使用。从2010年起,中国股市已可以融资融券,但是融资余额一直不高,也就是说,借钱炒股的人还不多。但是股价高速上涨会诱惑更多的人融资。
那么为什么以上各方会鼓吹牛市呢?
政府这样做是为了应对经济困局和转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信贷刺激经济,使得负债额迅速上升,各级政府和国企负债总额已达到26万亿美元,占GDP的260%。很多政府和国企贷款效率低下,银行坏账风险不断上升。为了缓解企业的债务问题,改善所谓资产负债表,引导股市上升是一个便宜的招数。股价上涨了,作为大股东的国企的资产也就提高了。这样还有利于国企并购重组,以及从股市融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将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视为未来发展的希望。这些创业型的民营企业往往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股市直接融资是发达国家的惯例。牛市可以为这些企业的上市融资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充分的资金。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从股市直接融资与从银行贷款相比,更适合于新兴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国外公司从股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的比例要远高于我国。
其他鼓吹牛市的则是能从中获益的机构和投资者,比如证券公司就是最大的获益方。
下面分析泡沫破裂的原因。
既然是泡沫,当然会破裂。但还是要具体谈谈这一次破裂的原因。从逻辑上说,股市上涨没有企业业绩的支撑,上面说的股市利好的理由又不成立或行不通的时候,泡沫就会破裂。先来看期望。所谓的改革牛如果改革真能落到实地,经济发展因此受益,上市公司的业绩好转,当然是股市的利好。但是在改革计划刚刚制定出来,执行的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就想兑现改革的利好,自然没有这样便宜的事。何况泡沫形成前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并不低,等到疯涨以后,大盘股的平均市盈率达到三四十倍,中小板和创业板七八十倍,许多个股更夸张,从几百到上万都有。就算改革有红利,也已经被提前透支了。
从资金上说,央行降准降息的利好是有限的,股市真的崩盘,投资者就是捂着钱不动也不会因为那点利息差进场。居民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前提是能盈利,暴涨的时候,大家跑步开户,等到崩溃的时候谁还会将资金转移入股市。杠杆确实是此次股价暴涨的重要助推力。股市高峰时期,两融余额达到2万多亿,场外配资规模没有准确数字,各方估计从5000亿到2万亿都有。
现在一般认为这次泡沫破裂就是从证监会严查场外配资开始。股价飙升到高位时,证监会也意识到高杠杆的危险,在之前发文要求收紧伞形信托后,开始严查场外配资账户。账户关闭和恐慌心理导致大量股票被抛售,股价下跌引起其他配资账户平仓,从而带来更多股票抛售。这种滚雪球的效应使得股价暴跌。政府虽然使用了降准降息和调低交易费用等常规招数,仍然无法遏制。终于通过证金公司出头组织回购,行政命令要求大股东回购、停售、信心喊话、找替罪羊等多种非常规手段,才止住下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