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許多紳士都是 E-Hentai 的常客,我這邊就不細談這網站的內容了,這篇文章是久違的技術文,主要是來說明 E-Hentai 閱讀器 的 發牢騷 製作過程。
Android 開發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一開始開發時使用 Eclipse,恰好時逢 Android SDK 推出,結果一更新 SDK,林北的專案就爆炸惹,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救,於是一氣之下怒換到 Android Studio,Android Studio 基於 IntelliJ IDEA,速度比 Eclipse 快多了,介面也比 Eclipse 美觀許多,而且預設採用 Gradle 做為建置工具。
之前就聽說過 iOS 開發友善許多,實際體驗後深深了解此言絕非虛假,Android 模擬器的效能實在不是一般的慢,光開機就需要數分鐘,而且一切的操作都比實機慢上許多倍,根本無法使用,根本逼人買一台 Nexus,後來改用 Genymotion,才終於找回正常模擬器該有的速度,iOS 的開發環境就好多了,從 Build 到 Deploy 只要半分鐘即可在模擬器上操作。
一般來說,開發專案絕對會用到很多 Library,因此需要有個 Dependency Manager 來管理套件之間的相依性問題,Java 因為歷史悠久,因此有許多選擇,使用 Eclipse 時,我本來選用 Maven,但是它使用 XML 檔實在令人討厭,舉例來說:
1 | <dependencies> |
倒也不是討厭 XML 本身,我認為 XML 是一個規範良好的標記語言,但在上面的程式碼中,僅僅要引入一個套件就得寫這麼長的代碼也未免太囉嗦了,而 Gradle 採用 Groovy,讓一切變得更簡單:
1 | dependencies { |
如上,只要寫一行代碼就能引入一個套件,再也不用寫一長串的 XML,而且 Gradle 也能支援 Maven Central,因此不用擔心沒有 Library 能用。
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有 API 的存在,所以使用 jsoup 來爬網站,jsoup 能在 Java 上用類似 jQuery 的語法來遍歷資料,但是效能實在不佳。我曾有想過用 Node.js 做為後端伺服器,但為了避免流量過大被 E-Hentai 封鎖,放棄了這個想法。
之後某天,在瀏覽時偶然開啟 Firebug,發現到瀏覽圖片時會使用 Ajax 與伺服器取得資料,才了解到原來有 E-Hentai API。雖然有 API 是好事,但這 API 實在寫得太爛了,舉例來說,若要取得一個相簿的資料,我們必須先了解 E-Hentai 的網址結構:
1 | http://g.e-hentai.org/g/{gallery_id}/{gallery_token}/ |
gallery_id
代表 Gallery ID,是一個唯一的有序整數,而 gallery_token
是一個隨機的字串。若要取得相簿資料,這兩個欄位是必須的。但是在一開始,根本無從得知 gallery_token
,只能從首頁中把網址抓出來。
接下來是圖片資料,E-Hentai API 並沒有提供「相片列表」的 API,因此,我們又必須利用從相簿頁面中把圖片網址抓出來,而圖片的網址結構如下:
1 | http://g.e-hentai.org/s/{page_token}/{gallery_id}-{pagenumber} |
page_token
代表相片的 token,推測是原始檔案 SHA1 checksum 的前 10 碼,gallery_id
是相簿 ID,pagenumber
則是頁數。注意,page_token
不等於 gallery_token
,使得取得相片資料變得更加困難。
在 wiki 中,並沒有提到如何透過 API 取得圖片網址,我們無法單從 page_token
推測出圖片網址,只能從圖片頁面中找到蛛絲馬跡,後來我發現到圖片頁面中會使用如下指令取得資料:
1 | { |
gid
等於 gallery_id
,page
等於 pagenumber
,imgkey
等於 page_token
,但是 showkey
呢?showkey
是每 24 小時就會隨機變換的 token,同樣藏在圖片頁面中,只能自己爬資料。
綜上所述,這個 API 真的么壽難用,有很多資料是無法從 API 取得的,只能自己爬資料,令我覺得 Android 開發與之相比簡單多了,各位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 E-Hentai API 的資料的話,可參考我做的 整理。
Android 雖然提供了所見即所得的介面編輯器,但若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還是得自己編輯 XML 檔,更不用說預覽畫面常與實際畫面不符,根本所見非所得。
網頁開發與 Android 的介面設計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有些介面元素在 CSS 上很容易實現,在 Android 上卻麻煩許多,例如:圓角、陰影等,在 CSS 中分別只要透過 border-radius
, box-shadow
即可達成,在 Android 上卻麻煩許多。
其實這專案從去年 5 月就已經開始計畫了,不過因為 中途一直碰壁很不爽 時間不夠,所以直到今年,才用了春節兩週的時間將舊有程式碼完全翻新,開發出了 0.1.0 版。雖然現在已經 0.4.0 版了,還是很多 bug,每天仍有 400 多名活躍使用者實在太感謝了。
如果各位在使用時發現任何問題或建議,請到 GitHub 發表,也歡迎各位加入開發讓這個程式變得更加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