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贷款,银行如何评估能不能给你贷款,能给你贷款多少?银行就是通过征信机构查询到您的信用情况,以决定能不能贷款或贷款多少。
什么是征信
征信就是征集信用信息,征信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左传·昭公八年》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验证信用。征信业务就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征信的现状
一、官方征信机构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征信系统收录196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8.5亿自然人信用信息。去年前10个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就分别达到8398万次和3.27亿次。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帮助个人享受更低的利率优惠、更高的信贷额度。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正督促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
较之国外已经发展近200年的信用市场,我国自1992年才开始建设的征信体系还显得不是很完备,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也刚刚起步。长期以来,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人们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个人信用的认可。“我国征信体系发展不平衡,民营征信机构发展相对迟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衡量一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应根据方方面面的信息。但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信息大多集中于银行的信贷记录,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
二、民营征信机构开始试水 -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成为首批商业征信机构
央行2015年1月5日,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为期六个月的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这意味着,这八家机构或将成为我国首批商业征信机构。
互联网企业所宣传的“大数据征信”早已不再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征信”,其直接表现就是采集数据的范畴已经突破了“金融属性”,从仅收集真实借贷人的信息,延伸到未发生借贷的信息,如社交数据、电商数据等没有金融属性、缺乏验证性、弱关联的互联网大数据。
尽管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市场主体开始进入个人征信体系,但现阶段要获得金融资源,最为重要的依然是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至于将来,是否会成为银行贷款的依据,仍是未知数。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芝麻信用分是否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要看芝麻信用能否与央行的征信系统对接。毕竟传统银行跟互联网在部分业务上是有竞争的,如果央行没发文就认可了芝麻信用,感觉是给民间征信机构抬了轿子。
征信数据的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