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2016年了,我总是很少会写总结,记得上次写总结的时候是2012年,那一年于我而言真的是发生了很多事情。
2015年,第一次跳槽了,离开了自己待了将近3年的公司,离开并不是冲动,已经在心里怨念许久,有那么多的不好,技术上的,管理上的,个人发展上的都有。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从2012年实习开始,那时我大三刚结束。在哈尔滨闭塞的环境下,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城市,在小米当时的办公地点,卷石天地,用着ubuntu系统,敲着自己的代码。住的地方则是清华西门那暗无天日的小黑屋。那时的小米,一个活脱脱的创业公司,NodeJS,Lua,MongoDB,Redis。各项新技术。那些在学校里只能自己玩的技术都可以用在真正的产品上。那时,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学到太多的新的东西,但是不少互联网公司专用的名词熟悉了不少,那个时候对自己说,如果去不了南方,就留在小米了。等到后来,经历了一个公司部门人员从几十人到成百上千人的增长。发现很多自己原先想象的事情已经不再美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病痛。或许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还是太天真。对技术总是有太完美的期待,一个人可以容忍没有人指点你走正确的路,但是不能容忍有人阻挡你走正确的路。在一次一次打击下,终究还是决定了离开。尽管舍弃了不少物质上的利益,但还是跟随了自己的内心。
2015年,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决定出走到真正启程日不到2天。去了一趟遥远的额济纳。穿越8小时的荒漠,来到一片小城。第一次亲眼见到荒漠和戈壁,还有那三千年不灭的胡杨林。到现在都已经两个月了,还没有补上一篇游记,真的感到很惭愧。沙漠中的胡杨林,甘甜可口的哈密瓜,还有荒漠中夜晚明亮的银河,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野外露营,就连着睡了两晚,最后一次实在没有搭帐篷的地方了,就在车里面睡了一晚上。关于居延海,我一直不明白有什么特别,和普通的湖有什么不同呢?后来想想,大概是因为周围都是沙漠,而这一片却能躺着一面湖,这样组合的神奇让人惊叹吧。但是最后还是让我感觉那片土地被过度的商业化了,都是指着节假日把价格抬的很高很高,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朴的意义。回来的路上去看嘉峪关和丹霞地貌,天下第一关似乎没有小学课文里面描述的那么雄伟壮观,七彩丹霞似乎也没有那么惊艳。最后在张掖的一家咖啡厅等待着凌晨2点的火车,在这座小城市里打车穿过市中心,顿时觉得这座小城好不错,学生们穿着校服放学了,行走在路上,两边热闹繁华。
2015年,去了一趟上海,这座从小就一直能听到的城市,却是第一次去,看到了传说中的外滩,东方明珠,黄浦江上船只穿梭,甲板上的灯光倒映在起伏的水面上。去上海的目的是为了参加Gopher大会。去七牛公司参观了下,也感受了下上海的互联网气氛。总体觉得上海浦东软件园区规划的还是挺好的,一条条马路交错连接,路边绿荫繁盛。最重要的是有湖有水,给人印象不错。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南方人,似乎体会到了家乡的感觉,比如吃饭,上海小馄饨,便宜又美味,丁香,之前也没有停过这个名字,但是饭菜真的是可口美味极了。不像北京,进一家餐馆,看菜要看半天,还总担心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虽然南京路像极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但还是可以很明显感受到上海作为魔都的“摩”性,总能给人更多的时尚的感觉。
2015年,不小心出了次小车祸,躺在医院里眼角缝了十几针,听着线穿过我已经麻木的皮肤的声音就仿佛是在缝一张布一般。不过内心却一点也不恐惧。上天很多时候还是怜悯我的,如果我当时再往前走一小步,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里好好的写文字了。
2015年,书没读多少,搬家倒是搬了两次,每次都带着比石头还重的书,想着自己买了那么多,看的那么少,等哪天要离开北京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理它们呢,于是会暗自告诉自己,把它们全部都消化掉吧。看着Github上只有52次的commit,内心也是无比的忧伤。内心一直想做点有用的开源的东西,却终究都是被自己荒废了。技术上的成长,多少是有一些的,但是多少还是觉得不够。
2015年,也有一些难受的事,但是还好,一切都还在,未来也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也不说2016年要做什么,但凭内心,去追随自己喜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