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癌大概已经进入晚期了吧,翻了翻15年的博客,大概才写了5~6篇博文,之前一直想要写的年终总结也拖到过完春节回到了上海才开始写。尽管如此,2015年相对于我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之前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陶杰 《杀鹌鹑的少女》
是的,2015年我从学校毕业,由一名学生转换成了一名码农。结束了长达8年的帝都求学生活,回到了离家乡不远的上海,开始了从事自己比较喜欢的软件开发工作。
15年的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处在准备毕业的状态。因为有了几个相对满意的offer,年后的春招基本也就随意投了几个想去的单位,依然无缘bat等第一梯队的互联网公司,不过ctrip的实习经历和offer确实给了我不少底气,简历也更加容易通过了。后来机缘巧合拿到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offer,一方面当时看评论业界对招行的技术评价确实不错,另一方面招行给出的offer也确实比较给力。最后选择了来到这边工作,原本以为能够参与卡中心拳头产品掌上生活APP的移动端开发。没想到后来被分配到数据室,专门负责数据营销的团队。在学校期间还经历了令人头疼的毁三方的流程,以及复杂的上海落户材料整理流程。好在后来成功和杭州的海康毁约(3000大洋违约金),也成功的评上市优,为上海落户加了5分。到现在也以及成功的拿到了上海户口,户口这个东西,就是那种有了感觉没什么,用到的时候才发现不能缺,不过这么已落户估计自己这些年也就被栓在上海了,而在此之前我毕业想去的城市一直是杭州。
可爱的母校的毕业流程真是一点不可爱,以至于经过这么半年,我对它(毕业流程)心里还有怨言,也终于明白原本2年半足够毕业的为啥要硬生生拖到三年。基本上3月初回到学校后,就开始着力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了,没想到这个时间足足持续到6月份,整整三个月的战线谁都受不了,期间还有导师的攻心计,分分钟恐吓你今年你可能毕不了业哦(比较当时投的两篇sci都还没有中,后来毕业后才中了一篇,还有就是带坏了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师弟们纷纷要去找实习,转互联网)。期间那种想突破牢笼的欲望和写论文整理实验,收集材料数据,调论文格式等等等等的焦虑无奈繁琐烦躁简直要把人逼疯。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去毕业旅行,单身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之前攒的钱买了一台macbook,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费去旅行了。没能和好基友们出去走走确实遗憾。不过离京前,该聚的老朋友都聚了聚,帝都八年还是非常喜欢帝都的朋友们的,也交到了不少知心朋友,希望以后大家有缘再见吧。
回到上海,除了冬天还是觉得有一些冷外,其他的生活是不能再适应更多了。刚来开始上班那一阵,下班背着包走在路上,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放学回家的场景,路边的小吃车,人流不多,车流不多的路,这一切我都很熟悉。之前一直在想2015年如果非要加一个主题的话,我会选“回归”吧,从北方回归到南方,回归到家庭,回归到生活。上海郊区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静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