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iveCocoa(其简称为 RAC)是由 Github 开源的一个应用于 iOS 和 OS X 开发的新框架。RAC 具有函数式编程和响应式编程的特性。它主要吸取了 .Net 的 Reactive Extensions 的设计和实现。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 MVC 架构,ReactiveCocoa 的函数式编程方式的学习曲线陡峭,业界也没有丰富的图书资料,这使得大家对这种技术望而却步。这次,我邀请了一些行业内关注和使用 ReactiveCocoa 的内行,进行了一次关于 RAC 的讨论会,会上大家主要聊了 RAC 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希望这次讨论会能够让重新全面审视这个开发框架。
本次讨论会邀请到的讨论者来自美团,百度,蘑菇街等公司。讨论前为了先相互认识,我让大家自我介绍了一下,并且顺便简单介绍各自所在的团队人数以及使用 RAC 的时长,以下是大家的自我介绍:
臧成威,来自美团,团队基本都在使用 RAC,从 14 年初开始使用 RAC。在美团搞过 RAC 的几期培训,有丰富的经验。
李忠 (limboy),来自蘑菇街。李忠的博客(http://limboy.me/)上有很多介绍 RAC 的高质量文章。(这次讨论会李忠当时有事没有参加,事后对相关问题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唐晓轩 (txx),来自礼物说,团队四个人,目前 “只有” 礼物说这一款产品。从年初开始使用 RAC,到现在正在安利 Android 团队使用 RXJava。
孙源 (sunnyxx),来自百度,从 13 年年底开始接触 RAC,当时边学边用 RAC 写了一个完整的项目,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火(当时 Limboy 的文章看了好几遍),后来在项目中在一个完整模块中尝试使用过,因为大家对函数响应式编程了解程度差别很大,导致代码几乎无法维护,随后重构。现在也有时用到,但都用于某个特定的功能的便捷实现上,无 MVVM,基本不会跨类使用。
雷纯锋,来自广州支点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团队三个人使用 RAC ,从 12 年 6 月份开始使用 RAC ,公司项目一直使用的是 RAC。项目中一直也是用的 MVVM + RAC 的结构,另外我也有在维护一个 MVVM + RAC 的开源项目,叫 MVVMReactiveCocoa。
汤圣罡 (lexurs),来自新味,2 个 iOS。RAC 经验两年。目前在用 Overcoat+Mantle+ReactiveCocoa 实现的网络层,某些逻辑多的页面也喜欢用 RAC 实现。因为想全部改成 Swift,正在投靠 RxSwift 和 PromiseKit 的过程中。
李雄略 (听榆大叔),来自网家缘科技,分 2 个产品,每个产品 2 个 iOS 开发,从 14 年 3 月份开始使用 RAC,已在 3 个项目中使用 RAC。
蓝晨钰 (lancy),来自猿题库,没有在公司项目使用过 RAC。个人喜欢 RAC,私底下写过 RAC 的小项目,读过 RAC 源码,但对 RAC 在大型项目中和团队合作中持谨慎态度,猿题库的架构是类 MVVM 架构,但没有引入 RAC。
唐巧(就是本文作者),来自猿题库,团队分 3 个产品,每个产品约 4 个 iOS 开发,没有在公司正式使用过 RAC,自己私下写过几百行 RAC 的代码,对于 RAC 是比较保守的一个人。
好了,以下就是我们具体讨论的一些问题。
大家提到在使用 RAC 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
对于难以维护的问题,臧成威的意见是:
这个美团这边的解决方案主要是 review,review 可以保证项目中所有人的范式是相同的,大家对于不同的写法都会有充分的讨论,而我们的新手主要是参考旧代码的风格写出新代码,所以并没有发生难以维护这一现象。
但是前提是需要有很熟悉的人来带领,团队中熟悉 RAC 的人员基数得以保证。而且美团的 RAC 使用还是逐步放量的,从一开始的 UI 层使用,到底层逻辑层的使用,最后才到了 MVVM 的粘合层使用,这样避免了泛滥。
总结来说,对于 RAC 这样厚重的库,引入的时候的 review 是必要的,否则可控性太差,最后就难以收场了。
总结起来就是:1、review + 有熟练的人带;2、逐步放开使用。
对于人才的培养,臧成威的意见是:
RAC 的培养,从我这边三期的培训来看,课程的安排是这样的六节: 1. FRP 的思想概要 2. RAC 的 operations 介绍 3. 冷信号与热信号解惑 4. 生命周期指南 5. disposable 和多线程 6. 实战分享
其中先建立 FRP 的思想,虽然看起来是最远的,但是确实是后续使用和教学的基础。
一起培训大概有 30-50 人来听,课程一种持续三周,每周 2 节课、课程过后的 2 周,就可以发现代码中的 rac 使用明显提升
另外补充一点,关于新手学习,最不建议的就是在不了解 FRP 原理和一些基础概念的情况下,盲目的看源代码。我见过太多的同学,花费了很多的时间通览源码,但是根本没有用途。因为从思想到源代码是经历了很多雕琢的。里面有太多的 bugfix,太多的折中。
所以你看的时候,抛开了本质,一味的查看边界的处理,最后大都觉得痛苦,难用,难以掌握收场。
唐巧:RAC 确实和其它的开源库性质上差别比较大,思想方面需要学习的比较多。
是的,关键是思想。所以,一定要先从 “道” 上建立思想,然后从 “术” 上掌握使用,最后才是通览源码,掌握其原理。
第一节是道的课程,第二节是术的课程。这两节下来就知道能干什么了。
雷纯锋意见也与臧成威一致。
唐晓轩介绍了一下他自己的学习过程:
我是反着做的,先把 rac 当作 blocks kit 用 之后 看 racstream 的各种 operations,知道 rac 有哪些运算 其次 看 rac 的 uikit 扩展都是怎么实现的 最后才是函数式思维。
我顺着臧成威的回答,问了一下通常使用 RAC 的规范是什么,臧成威回答道:
大家可以参考这样的一条规范来做,首先通过 RACSignal#return RACSignal#createSignal 这类的创建一个 OOP 世界到 FRP 世界的一个转换,从而得到一个 Signal。
之后 signal 在不接触 OOP 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各类变换,注意 FP 的引用透明和变量不可变特性。
最后用 RAC 宏、RACSignal#subscribe、NSObject+liftSelect 这些操作把 FRP 的世界带回到 OOP 的世界里。
臧成威还很体贴地画了一个示意图,非常给力:
由于第一个话题臧成威贡献最多内容,加上美团是大家所知道的使用 RAC 最多的大型 App,所以这个话题还是由臧成威首先回答,以下是他的发言。
越大型的 app,说明内部的逻辑越复杂。而 RAC 从某几方面可以简化逻辑,使得代码从书写到执行都可以较为简化的完成功能
我大概总结了几个适用的场景。RAC 总结来说就是:数据随着时间而产生,所以能想到的三点比较适合用 RAC:
一、UI 操作,连续的动作与动画部分,例如某些控件跟随滚动。
二、网络库,因为数据是在一定时间后才返回回来,不是立刻就返回的。
三、刷新的业务逻辑,当触发点是多种的时候,业务往往会变得很复杂,用 delegate、notification、observe 混用,难以统一。这时用 RAC 可以保证上层的高度一致性,从而简化逻辑上分层。
只要有通知的业务逻辑,RAC 都方便有效化解。
雷纯锋:概括的说,应该就是统一所有异步事件吧。
不适用的场景,与时间无关的,需要积极求解的计算,例如视图的单次渲染。
接着发言的是百度的孙源:
我这是百度知道,体量比较小,可以随便玩。
我们现在就用它做点小功能,举个例子吧,聊天页面那个键盘弹出时 input bar 跟随滚动的功能,原来写需要接通知、写回调,现在在一个函数里面用 RAC 就比较方便。
像这种小功能,主要是方便开发,让 “干一个事儿的代码写在一个地方”。
雷纯锋说他们的使用还是比较多:
基本上异步的事件能用 RAC 的都用的 RAC。
不过代理方法用 RAC 的比较少,比如 UITableView 的代理方法一般都是直接写了。
用 RACSubject + RACComand 来简化和统一应用的错误处理逻辑,这个算比较经典的吧。
臧成威说:UI 交互上的点确实好多,比如下拉刷新、上拉导航条变透明。
实时响应用户的输入,控制按钮的可用性,这点用 RAC 来实现非常简单。
李雄略说:
我们主要用来处理界面上的数据显示,以及 UI 的交互操作上,不会用来写代理。
对于这个话题,似乎大家的答案还是比较一致,即:大型 App 是适合使用 RAC 的。
臧成威说:
的确很痛苦,跟断点有的时候计算堆栈都要等几分钟。
关于调试,RAC 源码下有 instruments 的两个插件,方便大家使用。
signalEvents 这个可以看到流动的信号的发出情况,对于时序的问题可以比较好的解决。
diposable 可以检查信号的 disposable 是否正常
小伙伴们看了纷纷惊叹,表示以前没有用过这个神器。
雷纯锋接着分享:
我的理解是一般给信号一个名字,然后通过下面的打印方法来进行调试。
/// Logs all events that the receiver sends. - (RACSignal *)logAll; /// Logs each `next` that the receiver sends. - (RACSignal *)logNext; /// Logs any error that the receiver sends. - (RACSignal *)logError; /// Logs any `completed` event that the receiver sends. - (RACSignal *)logCompleted; |
李雄略说:
我是用 log 方法来做的:
DExecute(({ setenv("RAC_DEBUG_SIGNAL_NAMES", "RAC_DEBUG_SIGNAL_NAMES", 0); [signalUserGeo setNameWithFormat:@"signalUserGeo"]; signalUserGeo = [signalUserGeo logAll]; })); |
李忠的补充:
调试的话,如果是性能调试,主要是经验 +Instruments,经验类似于:少用 RACCommand、RACSequence 这样的,Instruments 可以用它的 Time Profile 来看。
如果是 Bug 调试,主要还是靠 Log,配合一些 Xcode 插件,比如 MCLog(可以很方便地过滤日志),如果要还原堆栈的话,就加一个断点。
接下来大家讨论起来:
>
臧成威:其实 instruments 也差不多,只是第一,不需要提前调用 logAll 这些;第二,可以利用 instruments 的筛选功能,不会看 log 看到眼花。
雷纯锋:实际调试起来好用吗?
臧成威:好用的,还可以看到发出 value 的堆栈。
雷纯锋:使用 instruments 来调试的频率大吗?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去用 instruments 调试呢?
臧成威:一般调查问题的时候就它来查。比如某个信号接不到输出。
臧成威:或者输出的值里面有错误的,但是是经过 merge、zip 等好多操作混合出来的,不知道源头是神马。
雷纯锋:也就是说一般是在有问题,然后分析不出来的时候,才使用吗?
臧成威:是的,一般是调查问题的时候用的,不是开发的时候用的,因为打开是比较慢的。
李雄略:为了方便,我们保证一个 RACSignal 只会给订阅者 send 一种类型的 value,所以就手动给 signal 加了部分泛型支持:
@interface RACSignal<__covariant objecttype=""> : RACStream
RACSignal *signal = …
孙源:用泛型,然后 map 之后呢
李雄略:map 无法支持
臧成威:RAC3 里面就有不错的泛型推导,但是是基于 swift 的。
臧成威:这个我也想过,但是语言不支持,基本上是搞不定的
孙源:调试这块也就是 log name 了。作者 guide 里面也是这么弄,用 Instrument 已经是高级技巧。
臧成威:加 log 比较不好的就是容易眼花,还有不好还原当时的堆栈。
孙源:我一般遇到问题,都是看代码脑补一遍过程,函数式就好在这里,基本上看着对了结果就没错。脑回路逻辑推导。
臧成威:是的,推导很有道理。我觉得 sunnyxx 说的是王道,所以培训,给大家建立思维很重要。
雷纯锋:恩,分析清楚整个运算过程是很重要的
臧成威继续分享:
RAC vs RxSwift 的情况是这样:
从支持度来说,RAC 对 Cocoa 的支持更好。但是从标准性、性能来讲 RxSwift 更胜一筹。
因为毕竟是 Rx 团队的亲生项目。还有,OC 只有 RAC 支持,RxSwift 搞不定。
雷纯锋:需要在 Obj-C 下和 Swift 下,分别来比较吧?那 Obj-C 下,用 RAC 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吧,那在 Swift 下呢?
Swift 场景下,由于 OC 做好的 bridge,所以 RAC3swift,仍然有不错的整合性。例如 notification、observer 这些。但是 RxSwift 与框架无关,所以这些功能需要自己补了。
但是 RxSwift 比较标准,和 RxJS、RxJava 所有定义统一,所以迁移过来很容易。但 RxJS 和 RxJava 的原始用户比较少,这点不大明显。
这是 Rx 和 RAC 的对比。
RAC3 swift 版有个特性,就是热信号传导,这点 RxSwift 没有。对于特定的场景来说,热信号传导更好。
PromiseKit 是一种异步库,思想和 FRP 不一样。
PromiseKit 应该和 js 的 promise 库差不多的意思吧,这个我是靠猜的。
臧成威:这个我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了吧,对上对下是可以有效包装,逐步放量的。
臧成威:默认作为一种上下模块的通信协议,也不是很危险的事,所以我觉得没有太大的风险。上层拿到一个 RACSignal 就当做一个 BlockKit 的回调方式就可以。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代码。
雷纯锋:这个我觉得要看模块之间用什么来通信吧。
李忠:这个我觉得还是跟使用场景有关。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外暴露一个 property,外部直接 KVO 即可,甚至不用关心 RAC。但如果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使用 RAC 的话,很难做到对上层透明,除非内部的封装做得足够彻底。
李忠:比如网络请求,返回一个 RACSignal
,然后外部 subscribeNext
之后,想要取消怎么办?这时只能保存一个 RACDisposable
变量,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调用 dispose
方法;或者要等待 2 个请求一起完成,再做一些事情(当然可以通过 semaphore / dispatch_group 来做,但这样就丢了 RAC 的特性)等等。
李忠:所以还是要在项目初期就想清楚,如果团队成员对 RAC 都比较熟悉,那自然最好。如果其他人不太了解,甚至抵触,这时就要避免在复杂的场景下使用。
臧成威:李忠的博客不错:http://limboy.me/
唐巧:之前雷纯峰特别推荐美团的几篇博客:http://tech.meituan.com/tag/ReactiveCocoa
李忠:coursera 上有一门课是讲 Reactive Programming 的 (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reactive ) ,也会讲到 Functional Programming。
雷纯锋:我写的这篇是范围比较广一点。http://blog.leichunfeng.com/blog/2015/12/25/reactivecocoa-v2-dot-5-yuan-ma-jie-xi-zhi-jia-gou-zong-lan/ 《ReactiveCocoa v2.5 源码解析之架构总览》
另外要关于 Monad 的也有一篇,http://blog.leichunfeng.com/blog/2015/11/08/functor-applicative-and-monad/ 《Functor、Applicative 和 Monad》
雷纯锋:raywenderlich 上的文章:
http://www.raywenderlich.com/62699/reactivecocoa-tutorial-pt1、
http://www.raywenderlich.com/62796/reactivecocoa-tutorial-pt2、
http://www.raywenderlich.com/74106/mvvm-tutorial-with-reactivecocoa-part-1、
http://www.raywenderlich.com/74131/mvvm-tutorial-with-reactivecocoa-part-2。
唐巧:我之前看过一本 《Functional Reactive Programming on iOS》,不过还是不够深入。
臧成威:话说,看懂 Haskell,理解 RAC 就不是难事了。
雷纯锋:是的,所以如果要理解 RAC 的思想的话,Haskell 可以学一下。http://learnyouahaskell.com/
讨论到最后大家还涉及到了 RACSequence 的性能问题。记录如下:
臧成威:了解了概念后,看源码就很爽了,是 OC 语言的典范。
臧成威:不过看了 RACSequence 的实现,性能是无法使用的。
雷纯锋:无法使用?你们不用 RACSequence 吗?
臧成威:是的,Sequence 的性能很差。
臧成威:由于 OC 没有引用透明和尾递归优化。
雷纯锋:你们没有过吗?
臧成威:你试试 100 个长度的数组进行遍历排序,然后再变回来就明白了。
臧成威:现在都去掉了。
雷纯锋:它主要是用来实现懒计算吧。
雷纯锋:方便集合的转换吧,常规的遍历也不会使用它吧?
臧成威:就是说集合转换的性能太差了。
雷纯锋:恩,以后留意一下
本次分享内容的主要贡献来自美团的臧成威同学,从美团的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到,在有充足经验的人指导下,RAC 不但可以应用于大型项目,也可以工作得很舒服。
最后感谢参加这次讨论会的臧成威、李忠、唐晓轩、孙源、雷纯锋、汤圣罡、李雄略、蓝晨钰,希望他们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