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zhkzyth (zhkzyth@gmail.com)发表于 2011-05-01 21:50:35
    love 0

    背景

    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并没有增加我的理解力,一味的浏览和接纳,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和咀嚼,反而少了阅读一本厚厚的书的耐性。我困惑、迷茫,Google Reader上永远读不完的1000+就在那里,但我却并未因为读完那些文章而加深了对某些事情的认知,我对问题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单纯的拷贝理论上。我想,我需要阅读一些其他的东西,而不是仅仅获得资讯。于是,我找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教授你阅读技巧的书,一本启迪你如何让自己的心智成长的书。

    how to read a book

    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通过标题其实我们可以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实用性的书,它里面教授给读者的是有关阅读方面的方法论,作者期望读者通过这样后天的阅读训练,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在阅读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整本书围绕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话题展开,作者主要从阅读的四个层次去构建整本书的框架,通过阐述这4个阅读层次的关系,以及提供相关的阅读技巧来丰富整本书。

    下图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基础阅读层次是最初级的,但也是最基础,每一个层次都是搭建在较的低级的层次之上。

    level of reading

    下面我们逐个层次展开讲。

    阅读的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这个层次指的是读者能够识别出书中的字,掌握一些非常基本的阅读技巧,比如“从左往右的扫视阅读”。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这个层次的阅读训练,但有时候,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们也会在阅读外文、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中,回到这个层次上来,在理解了相关的字句之后才能往更加上的一层阅读层次去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大意可以说是快速的对文章、书籍进行浏览,获得框架等初步印象。我们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都是停留在这个层次,或者说我们大多数时候阅读的习惯,都是这种知道大概就好,读完就过。尤其是推的出现,我们每天应对海量的信息,检视阅读是我们无可避免的、最优的阅读方式,但这仅限于对资讯的获取上面。

    作者在书中向读者传授了如何有效的做好检视阅读的一些技巧。

    1. 善于利用作者提供的各种信息,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
      1. 先看书名页,然后看序
      2. 研究目录页
      3. 检阅索引
      4. 读出版者介绍
      5. 挑选与主题相关的章节阅读
      6. 随便翻阅一些章节的文字来阅读
    2. 粗浅的略读,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中间不要停顿,以求对整本书有个大概、感性的认识

    另外,作者在这个主题里,阐述了检视阅读无法回避的问题——阅读速度。相比一味的强调速度,作者更强调阅读的节奏,因为一本书可能只是某些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放慢速度,仔细咀嚼。重要的不是你读得有多快,而是你对重要与不重要的把握能力,只有这样,阅读的速度才有价值可言。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整本书的重点,也是我们增进自己的理解力非常重要的一环。分析阅读最重要的地方,是它把读者的角色从一个被动阅读的角色,转化成主动阅读的角色。

    在讲如何做分析阅读之前,先来看下什么是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形象的理解,可以看做与一位朋友热烈的讨论某一个话题。我们会仔细的聆听他的话,回以自己深思的结论。在来回的对话中,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当然我们也可能对这位朋友毫不感兴趣,左耳听右耳出,昏昏欲睡,我们可以理解这种阅读为被动阅读。

    那如何才能主动阅读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过来。

    1. 提出问题
      1. 这本书大概讲了什么
      2. 每一部分是怎么说的
      3. 这本书有道理吗?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与你有关系吗?
    2. 做笔记
      • 画底线
      • 勾选关键字句
      • ……
    3. 笔记的类型
      • 结构笔记:描述整本书的结构框架
      • 概念笔记:作者的观点提炼或者你自己的
      • 情景笔记:做主题阅读时的对比阅读笔记 主动阅读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带着一个交朋友的心态,你是对他感兴趣才去读他,你希望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去理解他,期望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当读者完成一个角色的转变的时候,分析阅读的技巧才能派上用场。作者在书中,对分析阅读的技巧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分了三大阶段进行讲述。

    1. 阶段一,知道自己要读的是什么书

      • 步骤一:对书籍分类
        • 虚构类别:小说、戏剧、诗歌
        • 论说类:实用性、理论性
      • 步骤二:简短地描述书的大概内容
      • 步骤三:按顺序与关系,整理书籍中重要的部分
      • 步骤四:找出作者的问题
    2. 阶段二,理解这本书的主旨

      • 步骤五:找出重要的单字,理解他们的含义
      • 步骤六:圈出重要的句子,找出作者的主旨
      • 步骤七:整理这些句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逻辑,从而明白他的主张
      • 步骤八:找出作者的解答,以及未被解答的问题
    3. 阶段三,从哪方面去考量这本书的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证明作者的论述不合逻辑
      •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阶段一、二的步骤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体验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诚如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我们并不会每本书都做这样繁重的阅读分析,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检验的标准,让我们知道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做哪些尝试去弄懂一本书。至于到阶段三,则是对一本书提出自己批评的意见了。作者在这里提供了4个考量的标准给读者,让读者有更好的切入点去考量一本书的不足之处。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对读者的要求是最高的,这里也是作者把主题阅读这一层次的论述放在书的最后再讲的原因。可以说,主题阅读是这么一个需要前面三个阅读经验的积累,最后综合起来的阅读技巧。其实这里也说到了如何应对GoogleReader里面1000+条的信息的好方法,就是有针对性的做主题阅读。好处很多,比如可以锻炼自己收集信息、组织信息、撰写文章等方面的能力。

    那么,怎么做主题阅读呢?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总结了主题阅读的两大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1. 观察和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 浏览书目,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
    2.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 找到相关的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每个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叙述方式都不一样,使用的词汇也不一样,这时你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套公用的词汇,挖掘表面不同下的共通之处。
      •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主题的相关度,列出想要知道的问题,检视这些作者的回答,直接或间接的。
      •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 分析这些讨论。

    补充的一些资料

    • 文中没有讲到的内容:如何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囧…
    • 书中一些好句子的摘录:豆瓣地址
    • 秋叶对这本书做了一份ppt,讲得非常到位,推荐看下。
    • 如果你对秋叶的ppt感兴趣,可以关注麦田计划。

    最后是一张整本书的架构图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