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开始认识豆娘到现在,发现蛮喜欢她的,做了两年多的知识记录,回过头来看,内心满是踏实的感觉。泡了两年,豆娘也是一路风雨兼程。一直想给这么个产品写自己的体验,见证豆娘的美丽和成熟,不过每每下笔,又怕人笑幼稚,好吧,就酱紫,不许笑,难得有机会去写这么一个系列的体验。(如果你对豆瓣不太了解的话,先看看豆瓣的发展历程,这样对豆瓣会清晰点。我对豆瓣的理解是,她是一个以书、影、音分享为主的知识型社区,以兴趣聚合同好。当然阿北的想法我是无法猜测的……)
我说广场是豆瓣书、影、音资源的一个流通场所,在小站、阿尔法城出现之前,它承担着用户互动、信息流通等重任。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地方,是豆瓣对用户之间的互动所采取的策略。
<图1-1>
在图1_1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发布相片和推荐网址这两种行为,用户的互动性是不同的。基于豆瓣资源的推荐,豆瓣鼓励用户去消费,而不是简单的互动,所以这里是没有“回应”动作的。
但作为一个社区来讲,这样不太合理。无论是用户的行为,还是用户的资源推荐,其实作为社区中的我们都会有好奇心,都有互动的愿望,应该鼓励用户的互动行为,“回应”是很好的动作,但如果有其他的互动动作会不会更好呢?比如facebook的用户互动行为。
facebook的“赞”、“评论”、“分享”
<图2-1>
我关注和关注我的人都是豆瓣里面比较被人忽视的两个页面,但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两个页面蛮重要的。
观察过我同学用豆瓣的行为,和我自己使用的经验,这个页面的作用我觉得有两个:
但其实,我会有这样的需求,我会想了解我关注的人,他,都关注了谁。显然,图2_1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让我们看看twitter是怎么做的?
<图2-2>
在follow页面,无论是我follow的,还是follow我的,twitter都会显示有效的用户信息,即用户的description、名字、头像 ,去掉干扰的信息(比如国内围脖比较喜欢的年龄、性别、跟随者个数这样的无效信息)。在信息的隐藏方面,当用户有意愿想去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时候,点击一下对方的按钮,就会在右部窗口打开用户的详细信息。
可以看到,这样的页面有助于用户去方便快捷地了解到follower对象的信息,帮助用户获得优质的信息来源。
豆瓣社区的用户之间的互动不是实时的,而且豆瓣也缺乏这样的实时的沟通机制。
另外,用户是基于兴趣聚合起来,而不是像facebook那样的熟人网络构建起来的,互动性相对较弱。
所以,用户在这样的社区里面,会有种虚无的存在感。
我想到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参考twitter和国内的一些围脖网站的做法。利用Ajax技术,异步调回最新的数据信息,利用声音提醒之类的,提示用户豆瓣主页有信息,用户可以不用刷新,减少体验的痛感。
<图3-1>
我喜欢豆娘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有豆列,可以帮我更好的做知识整理。但反观豆列的操作,我觉得可以有改进的余地,一个页面可以完成的操作,分成3个页面去做实在让人费解。虽然豆娘用不方便表达了自己希望优质的愿望,但对于有心想加书的人来说,真是件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