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关于奥运会,一点印象和看法

    四火发表于 2016-09-06 03:12:29
    love 0

    关于奥运会,一点印象和看法

    关于禁药风波

    事实上,在我看来,禁药只是奥运发展到如今畸形生长的一个典型表现而已。如今的奥运,早已偏离了最纯粹的主旨。只有“更快、更高、更强”,但是其他那些好的初衷都已经丢失。禁药的使用永远也不会休止。禁药本身,永远只会是一个比拼科技实力的过程——区别仅仅是因为科技和运气被抓到和不被抓到。从根本上,如果奥运会的规则体制,以及在诸多人心中的地位,在政坛上的价值,这些都无法改变的话,这个问题就是无法解决。

    与之相关的,我认为那些过于单一依赖于基础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和速度的项目,应该从奥运场馆中废弃。

    具体来说,是哪些项目呢?

    比如举重。看看那些练举重的运动员,身体被摧残成什么样子?为了变态地增加力量,先猛长肉,再减重;为了上秤前的减重,强迫身体脱水。再比如短跑。这些项目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形式简单,规则简单,拼的就是纯粹的身体机能,以及对于身体极限的挑战。

    相较来说,有许多球类运动就有趣得多,比如足球,高个子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矮个子也可以凭借自己的长项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足球运动员吃禁药,效果也远不及举重和短跑运动员服药有效果。

    关于奥运金牌的价值

    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往那些对于奥运金牌病态的向往,至少源于这样两个因素:

    1. 根植于内心的自卑。可以说穷家富路,好面子的劣根性。但是这也和中国以前穷惯了有关系。有任何在世界范围内争脸面的事情都愿意参与。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醉在狭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自我满足之上。当看到金牌榜排在前三位,不少人心中产生一种“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如同金牌榜一样世界领先”的错觉。但是中国的青年一代越来越有清醒的头脑和多样化的思维,越来越多的人“不在乎”奖牌的总数。竞技体育成绩再好,中国的民计民生问题依然如此,教育、医疗、住房三大问题依然没有任何改观。哪怕就说体育层面,奖牌的数量也和那些开放给公众的数量少得可怜的体育馆、足球场没有关系。
    2. 举国体制和政治压力。奥运成绩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干部晋升挂钩。举国体制的好处是,对于那些群众基础比较弱的项目,中国可以有一些专门的人去训练和比赛,有很大机会获得好成绩。比如说跳水,世界上以跳水为乐趣的人并不多。但是对于某一些群众基础强大的运动,举国体制也解决不了问题。比如一些球类运动。带来的弊端则太多了,我们看到有那么多退役下来的世界冠军,后路甚至比之前更为艰辛。他们错过了接受优良教育的最佳时机,他们错过了童年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全的培养,他们把最好的时间奉献给了这个事业。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的人,走上了这条路,无论是因为天赋还是伤病,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或者没有取得足够优秀名次的,生活更加艰难。

    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改变,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渠道可以快速地扭转这一点。如今我生活在国外,可以说,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对于黄种人的刻板偏见并不会因为一个奥运会改变什么。黄种人木讷、呆板,不善沟通,不喜表达,数学成绩好,不容易融入主流社会,社交圈子小,等等等等。许许多多,这些就是我们的代号,普遍印象并不代表个体,但是,它们却不容易被改变。国家的强大不只是经济和政治的内容,更多的部分,在于“人”:

    • 是否有独立的人格,有尊严、有原则、有坚持?
    • 是否有独立的思想,不沉默,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 是否有强大的精神,热爱生活,敢于尝试,并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下去?
    • 是否有公德心、有爱心,尊重习俗,眼里有他人?
    • ……

    一个刘翔可以改变什么?一个姚明可以改变什么?改变的只是那些去四处寻找“强大”的心理慰藉的国人的认识。但是,如果明天在我的身边,我看到那些篮球场上、足球场上,跑道上,黄种人出现并且占据了应有的比例;在政治活动中更多出现中国人的脸孔;中华文字出现在集会、游行活动中,而不只是餐馆里……这些才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但却可以真正改变人刻板印象的标志吧。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四火的唠叨》

    分享到: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