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很少从学校的传统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我小的时候对于爱的解释,印象中的故事竟然都是来自是电影:一部是 《泰坦尼克号》,另一部是 《真爱至上》。《泰坦尼克号》的男主 Jack 为了心爱的人,放弃自己生存的机会,让我以为爱是一种牺牲。而在大学时看的《真爱至上》,电影中的 10 个故事,讲了各种各样爱的故事,有小朋友之间的爱,有情侣之间的爱,更有同性之间的爱。电影最后的一句台词给爱下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Love actually is everthing.」,
我现在 30 多岁了,结婚了,也有了小孩,有些时候我觉得爱就一种亲情,但是又说不清楚。因为家庭生活中其实会有各种琐事,各种争吵,有些时候也会困惑,不知该如何处理。
还是要感谢李笑来老师,他推荐的这本 《少有人走的路》,用更详尽的篇章,从一个学术的角度讨论了什么是爱。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个心理医生,在书中的第二部分,作者详尽分析了各种关于爱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行为是爱,什么样的行为不是爱。
作者从他的角度,给爱下了如下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这个定义非常有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前了解到的爱的描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两个特征:
弄清楚什么是爱是很难的,但是反过来,弄清楚什么不是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所以本书中分析了四种常见的错误的「爱」,分别是:坠入情网、依赖性、自我牺牲、(仅有)感觉。
坠入情网不是爱。这可能是最常见的误区吧。年轻时的我们,由于荷尔蒙的分泌,对异性产生好感,进一步渴望和异性交往,然后坠入情网,最终啪啪啪以及结婚生子。作者认为坠入情网不是爱的核心理由是:坠入情网的 “爱” 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 “爬出”。有一个词叫「七年之痒」,其实也是说这个道理。坠入情网这种爱更像是一种冲动和激情,随着时间会慢慢消退。
刚刚说到爱需要使双方心智变得成熟。但是坠入情网,惟一的好处就是消除寂寞。即便经由婚姻,使这一功用得以延长,也无助于心智的成熟。
悲观一点说,坠入情网其实是一种受人类本能控制的,来自我们 DNA 中繁衍需求的刺激。它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但是坠入情网其实是产生真正的爱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后面我们再详细讨论。
依赖性不是爱。我们会见到各种依赖性的行为,比如小孩对父母的依赖,妻子对丈夫的依赖,甚至父母对小孩也有依赖。一些小孩长大之后离开家门,父母会特别难受,但都会调整接受。如果一个父母因为对小孩有依赖,阻止孩子去外地上学或者工作,那么这种依赖性就不是爱了,因为它其实对孩子的发展并不有利。
反过来,父母的这种行为对于自己也是不利的,因为这也体现出他们的人格并不独立。总有一天,孩子还是会追求自由与不受控制,到时候父母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所以,过度的依赖行为其实使孩子和父母都丧失了人格的独立性,是不利于心智发展的,所以不是爱。
自我牺牲不是爱。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行为:爷爷奶奶给孙子孙女买特别多的玩具,什么事情都惯着孩子,为了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甚至会牺牲一些自己的东西,例如金钱,健康,时间。这些牺牲如果是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那就是爱;如果最终使得孩子产生很坏的生活习惯和沟通方式,那么不但不是爱,还是一种伤害。
所以,自我牺牲的付出不一定是爱,还得看付出之后的效果是怎样的。
爱,不是感觉。爱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感觉。如果你整天只是把爱挂在嘴上,但是并没有任何行为付出,那么其实这就不是爱。作者在书中指出,一些家庭的父母并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只知道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嘴上说是爱孩子,其实根本就没有付出真正上的行为。
作为父母,把孩子喂饱,提供教育相关的资金支持,仅仅是尽到了最基本的义务。而和孩子一起玩耍,交流,解决孩子的困难,纠正孩子的错误,关注和帮助孩子成长,才是更重要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呢?作者介绍了一些原则:
在以上原则下,作者提供了一些实践的办法:
最终,如果我们这么做,就会产生精神贯注的现象: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陶醉在爱的情感里,我们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我们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为 “精神贯注”。我们贯注的对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
即便我们做到了真正的爱,但是也会面临一些风险:
关于死亡的风险我深有感触。我现在 30 岁了,整个身体都不像 20 多岁那样有活力了,加班太晚会感觉特别累。我相信有一天,我会发现自己真的老了,不光精力大不如从前,可能视力,听力都退化了,那个时候我需要放弃很多年轻时获得的成就,但是这就是人生,所有人都逃避不了死亡。
关于冲突,我也有一些体会。我有时候在家里会抱怨一些事情,后来我发现,这除了让我和家人产生矛盾以外,完全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应该用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和家人沟通,试过几次之后,我发现家人也这些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冲突发生时,用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先自我反省,再进一步沟通,最终大家会学会到更好的相处方式。这确实也让我的心智更加成熟了,对情绪的控制(自律能力)更强了。
《少有人走的路》 让我对爱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一句话总结:爱就是一种精神贯注的行为,它可以使自己和对方的心智都成长起来,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
但是作者也坦诚地说,这样的定义还是无法解释很多爱的行为,不过对于我来说,已经学到很多了,推荐给大家。以下是本书第二部分的思维导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