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所有人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来自传统的媒介:图书、报纸、广播、电视。那个时候,我无聊的时候可以把一本书反复翻,反复看,因为并没有什么别的书可以看。电视的普及应该是第一次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放大,电视除了让人们获取新闻之类的信息外,更多的是使得人们从中获得娱乐信息,即娱乐的方式从传统的纸媒和广播,变成了多媒体视频,进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娱乐产业。
互联网的产生,除了让信息的获取成本变得极为容易外,同时也让信息经历了再一次的爆炸。由于信息实在太多了,所以有了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检索需要的信息。另外,wikipedia、大学的 Mooc 视频,让大量优质的内容获得也变得极为容易。
以前我们要接入互联网获得信息,我们通常需要打开电脑,这本身就是一个昂贵的成本。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接入互联网变得极为容易,我们甚至不需要解锁输入密码或指纹,在手机的锁屏界面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移动互联网真正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它改变了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它让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随时在线,所以,10 年前的 QQ 有在线和离线的状态,而现在的微信则没有,所有人都始终是在线的。
可是问题是:没有人能够消费完这么多的信息。我们有一款初高中生的题库 App:猿题库,到现在为止我们收录了百万级的题目,没有人能够做得完这么多题目。所以我们提供了智能的推荐算法,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练习的题目。
信息检索和推荐算法,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海量信息的获取问题,但是却解决不了注意力被分散的问题。
让我们看看这个场景:某一天你 6 点钟回到家,打算做一件事情,突然你手机收到一条 Push,其实是一条网易新闻的推送,新闻的标题很吸引人,于是你打开了。看完这条新闻,你不自觉地又看起来别的新闻。看完新闻后,你又不自觉地打开微信,翻朋友圈的消息,给好友点赞,点完一圈赞后,你又打开微信订阅号,查看订阅的一些文章。等你突然觉得困了,你才发现本来要做的事情完全忘记掉了!
基本上,那些用于你打发碎片时间的应用,不但把你的碎片时间打发了,而且把你的主要时间也打发掉了。
是的,大部分在信息面前迷失掉了,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曾经专门有人研究过人们在电脑和手机上注意力的转移,大部分人只要稍不加控制,大脑的注意力就轻易地被各种红点,通知提醒,QQ 消息或者浮窗广告吸引了。
总会有一天,大家都会意识到信息太多也是问题,然后会学会屏蔽信息。
我发现的最简单的屏蔽信息的办法是将自己当天的 Todo List 写在一张小小的便签纸上,然后贴在屏幕的一角,做完一件事情则划掉进行下一项。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电话,短信,别人的打扰)而中断,我就可以通过这张小小的纸片找回自己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更复杂的办法,例如使用番茄工作法,或者 GTD 中提到的任务处理方式,来使得自己更加容易专注地处理信息和任务。
大家太依赖手机了,甚至离开手机太久都会不舒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将手机关机一整天?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你就像被世界屏蔽了,失去了和整个世界的连接。但是其实,人们总是需要一些长时间的思考的,或许是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或许是个人的一些规划,或许是思考未来,这些时候,断开和世界的连接反倒是好的。
乔布斯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禅修,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放空大脑,让自己专注于思考的一种体验。一旦人们体验到专注思考的好处,就不会那么依赖网络了。
在传统的年代,明星出名都是需要依赖传统媒体的,或许是报纸,或许是电视,而这些渠道有着极强的控制力,所以可以轻易对明星进行封杀或捧星。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不但多样化而且免费,像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一些论坛,都成为大 V 极好的成名渠道,而且这些大 V 的成名,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他们自己的本身的能力,靠本事吃饭,与渠道无关。
于是,这成为了自媒体人最好的年代,优质的内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开来,帮助大 V 获得粉丝和影响力。
但是,人们的注意力终究是有限的,在早期的少量自媒体人享受到渠道开放的红利之后,由于信息的爆炸,更多的优秀内容反倒是被埋没在信息的汪洋之中。后期的自媒体人要获得足够的注意力,需要在内容质量上花费更多的心血。大部分无法创建出极度优秀的内容的自媒体人,在这样的年代完全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信息的爆炸,自媒体的涌现,使得人们再一次需要一种内容筛选的服务,即便这种服务是付费的。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基于优质内容的付费服务再次得到人们地青睐,比如”得到“App,比如知乎Live,各种收费直播服务。这些付费服务的成功原因有很多:被服务感、直播的参与感与真实感,但不可否认,对于优质内容的价值认可,以及在海量信息中选择的无助,也是这些服务被认可的基础。
未来的信息消费是更趋于集中还是分散,我没有定论。不过未来相比信息本身的价格,人们的时间成本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稀缺资源,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