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旭晖 Raymond 转载请注明出处
Email:colorant at 163.com
BLOG:http://blog.csdn.net/colorant/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
TODO:我们有哪些产品在功能设计方面,已经超过了它应有的复杂度?需要重点关注改进,或者抽象简化的?
为主流用户设计,而非专家用户
主流用户和专家用户的划分,需要根据业务具体分析,比如自定义查询的主流用户和开发平台的主流用户,可能就不是一个人群,何谓主流功能和专家功能,定义就可能不一样
再比如即使只服务BI/数仓/开发同学的平台,哪些同学的需求,是其中偏少数派的需求,属于专家用户而非主流用户的,在听取客户建议时,也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甄别需求。对业务和系统最熟悉的同学的意见,并不一定是主流意见。要避免为了满足专家用户的需求,把系统搞得过于复杂,但也不能完全忽略,这就需要根据以下的四个策略原则来具体解决了。
实际操作中,如何识别那些是专家用户需求,哪些是主流用户需求,可能,更多的还要依靠数据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毕竟大范围的调查成本很高,不是所有的功能开发流程都能这样实施,特别是大众用户对自己的需求很可能也不明确的时候
简单意味着控制,要让用户感觉自己掌控了一切
个人理解,功能,界面不要让用户迷茫是一回事。就掌控一切的角度来说,在交互反馈上,还需要注意:任何操作,都需要有明确的结果反馈,比如:我们提交完一个任务以后,不要无声无息就没有任何反馈了,可以做的比如,提示用户下一步该做什么,自动导航去该去的地方,反馈执行进度,明确到哪里去看结果之类等等。再比如,如果任何操作过程产生错误,明确的告诉用户该怎么办,而不是抛出一个看不懂的Exception砸用户脸上
设计时,通过讲story,描述用户体验来思考产品和功能设计:什么环境,什么角色,希望做什么。
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设计产品方案时,可能常常并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而是习惯的跳过这个环节,直接按照自己的理解从具体的功能点或细节的需求点出发,而忽视了大环境Story的思考过程。导致流程或产品设计偏离用户的核心痛点,或者只是满足用户表面凌乱的要求,而非本质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误删,不要因为功能难实现而删,而要根据价值和核心目标,避免导致系统最终目标偏离设计初衷
简单说,就是核心目标再难也要实现,不能以简化系统,保障进度,先上一期,后面再改等做为借口。否则,进度赶上了,结果和下场一定不好。
大胆砍掉不好用或残缺的功能,问题绝非“为什么要去掉它了,而是,为什么要留下它?”
沉没成本已然无法挽回,重要的是将来的成本(维护)和收益,还有用户对系统的整体体验的破坏。
TODO:需要找时间梳理一下各个系统的类似问题,先做一轮减法,再做加法
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流程的实现,当问题和流程变得复杂时,跳出来想想,还有别的解决方式吗?
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不是怎么解决问题。简单易用的原则不能妥协,其它都可以变通。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这么做,还是因为对用户的核心需求,应用场景的把握不到位,拘泥于形式而非目标。
提供必要的尽可能少的选择,提供合理的默认值
让用户来做不必要的选择,只能说明设计者自己没有想明白哪些才是核心的内容,把思考的工作推给用户。 我们常常会以给用户提供更自由的选择为理由,不是没有这种场景,但更多的时候,想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太懒。
减少让人分心的页面元素
审美问题,美不是炫出来的,一切元素要为功能服务。
消除用户可能犯的错误,再小的错误也会让用户烦恼,破坏体验,应该通过合理改造交互,让用户没有犯错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完善了各钟错误反馈,各种限制管控,就觉得自己做的很到位了,也期望用户能知错就改。比如,这个操作结果不对?对不起,因为你没权限,那个数据不通过?对不起我进行了合法性校验,你没有按规范来,别说我没提醒,我不是给你弹个Error框么?甚至还告诉你,有任何问题请咨询xxx。我们还有正确使用姿势的FAQ,系统robust的不得了。
但这样的系统,用户也可能是崩溃的。如果是用户经常犯的错误,那错的就不是用户,而是系统,没有想办法让用户规避这个错。
就是要合理整理,突出重点,好像很直白,没有太多想特别记下来的。
不要强迫主流用户使用自定义功能
也就是说,自定义功能不应该成为主流用户的使用路径上必需做的事。常用,不常用,应该设计者总结归纳,或者像下面一条一样,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自然的引入。
隐藏精确控制选项,但专家用户必须能够让这些选项始终可见(比如记忆用户行为,像文件存储的拓展框一样,保持上次的偏好)
在降低主流用户使用成本的前提下,降低专家用户的使用成本。
如果可能,要做到彻底隐藏,然后,适时出现
像微信小程序的理念,不要在不必要的时候干扰用户。
把正确的功能放到正确的平台或者正确的系统模块中去实现。
不同地方实现的成本可能不一样,收益可能不一样。这点,在我们考虑开发平台各个系统融合打通的过程中,可能尤其重要。
把复杂性向用户转移!
这个点很有意思,如果用户期望的行为,你的确无法预测,或者就是千差万别。那么在:约束用户的行为,或者通过强大的界面支持各种行为之外,或许,用简单的交互界面,以简单,但不带强制含义的功能让用户自己定义自己喜欢的行为,这可能反而是更好的方式(不过这个真的很难做好)
这里的关键,我理解不是真的把复杂性抛给用户,而是说,一些功能,从系统来支持的角度来说,要满足群体用户可能是复杂的,但挪到具体的某个用户身上时,个体而言,场景并不复杂,那么一些设计就要考虑让用户自己去完成,和上一条转移到正确的地方去做,有点类似。
创造开放式体验,让一个功能拥有多种用途,哪种用途,让用户自己去选择。学习一种功能,总比学习多种功能,或者在多种功能中挑选自己要的功能容易
这一条,是实现上一条的一种途径。
最高境界是让同一个工具,大众用户和专家都觉得非常好用,简单的工具,自由的空间,比如菜刀,钢琴
反例来说,笛子之类起步就需要足够技巧的乐器,就不满足新手上手能用的标准。功能足够简单,用不好,不会太差,用的好,有足够的空间,大概也是上一条要实现的境界。
开放性界面,秘诀在于尽量减少仅适合中级用户实用的“便捷”特性
我理解是一些让交互和流程变得复杂,主流用户不常用,但是又不能完成专家所需要的所有定制化需求的这些特性功能。能不做就不做,能够帮助一些用户,但是会给更多的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学习使用成本
总体而言,上面的很多内容,可能平时我们自己或多或少也有些体会,但是否足够重视,是否真的认可它的重要性,是否把它们作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贯彻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去。而非景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后续改进目标,可能才是看完书以后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
顺道,推销一下个人公众号 “望月的蚂蚁”, 和技术完全无关。。。。 一切有趣的兴趣爱好等为主题。工作生活要平衡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