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游戏上瘾如何戒掉游戏

    月小升发表于 2017-03-07 09:12:41
    love 0
    游戏控制的极端 我本人一直是一个重度的游戏瘾患者,知道前天,我半夜3点,不睡觉,沉迷在游戏里,我才最终承认我是个上瘾的人。游戏如同毒品,烟瘾一样。只是我从来不承认 我只是玩一会儿 我没什么事情可做。 我放松一下 我庆祝一下 持续打游戏的借口,如同那些想戒烟,禁止自己吃零食的人一样的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查了下百度,不少人和我一样 我玩了游戏觉得才有意思,人生太无聊。 我戒了游戏2个月,觉得人生失去了整个意义。 我忍不住玩游戏,如何戒掉。 说一下本人的感受 1.每次遇到身体不舒服,我玩游戏打发时间,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2.我想念游戏的时候,几乎迫不及待 3.我每次长时间的打了游戏,会状态下降,一直输,一直打。然后很生气 4.我打了很久,腰疼背痛,脾气暴躁 我经常一天长达8小时的打游戏,那是周末 然后我睡前对自己说,明天不玩了,然后重复了好多年。 现在我承认了自己的病,然后开始寻找生命的其它意义。 1.挣钱,追求财富的自由 2.去旅游 3.我一直想画画 我的人生梦想的清单多达30项,需要我去实现,我居然一拖再拖 策略1.把人生当成游戏,比如我要完成一个计划 策略2.相信生命中不仅仅只有游戏才有意义,才刺激 策略3.安静下来,每天打坐。 策略4.游戏突破了现实的限制,我要问问自己是实际社会里的失败者么,才去追求那个虚无的荣耀。游戏很多时候不过是人生并不那么精彩的人的追求刺激的一个方式。精彩的人生有很多种,但不是游戏。 策略5.用其它事情来替代游戏,比如画画,读书,健身,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如果你是重度患者,或许应该继续向下阅读 下面的这个文章,解释了如何对抗。 扩展:游戏真的可以对抗人生中的无意义? “从我的孩子,一位10后,不顾一切地挣脱我的手在购物商城里的电子游戏厅流连忘返那一刻起,从他一到周末就心心念念要去VR体验馆玩滑雪、搏斗和切水果、随时随地都想从我兜里掏出手机玩赛车游戏和奥特曼打怪那一刻起,我感到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局限性。他如此急切地奔向游戏世界,沉迷其中。我则陷入迷惘:我应该给他自由,还是限制,甚至禁止他?” 这一组关于游戏的报道,始于我的同事蒲实在育儿过程中一个简单的困惑。我相信,这个时代的为人父母者,多少都带着类似的困惑。或者说,作为在书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面对在数字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对于坚守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大的自信。 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Mead)曾经从文化的传递的角度,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其中,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与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他们的前辈,年长者反而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莫非,对游戏文化的怀疑与拒绝,是我们固守着前喻文化的偏见,是我们自身的匮乏,而不是年轻人的问题? 去年6月,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Erik Hurst在给学生的一次毕业演讲中也提到了一个类似的困扰,他的儿子12岁,“现在他可以在周末写完作业以后玩两个小时的游戏,但如果由他来决定,我相信他每天会花23个小时半的时间玩游戏。如果没有我们的强令配给制度,我不知道他会不会不吃饭,但我很肯定他不会洗澡。” 毕竟是经济学教授,这一点育儿的忧虑被拓展到对整个美国经济与政治前景的不安。他说,与21世纪之初相比,美国20多岁的工人阶级的工作时间减少了4个小时,而玩游戏的时间增加了3个小时。在人口统计学的规模上,玩游戏取代了他们失去工作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现代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减少了对“低水平技术”工作的需求,而越来越强大的游戏技术则提升了娱乐的主观价值。他表达了对于这些工人人生前景的担忧,包括经济不稳定、药物滥用、自杀倾向等。 但是,与他们暗淡的未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当下的幸福水平。就当下而言,这些年轻人并非悲惨绝望,而是恰恰相反。如果进行问卷调查,你会发现,这些人的幸福水平远远超过了2000年早期同类人群的幸福水平。也就是说,尽管就业率降低了,越来越的年轻人住在父母的地下室里,但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却更高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游戏,到底是消费主义的精神鸦片?还是生产所谓“心流体验”的幸福引擎? ▲2016年7月份,任天堂公司推出的游戏“Pokémon … 继续阅读 →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