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an 领导完成了很多设计决策,前几天复查下个产品的设计迭代时,他在 Slack 频道分享了这个主题:
用户熟悉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我非常赞同。
首次创业者,尤其是新品开发/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典型挑战是,想要同时内部和/或通过创新的传输系统给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或者换句话说,他们试着两次创造轮子,在即使一次也已经足够困难的情况下。简单点说,你不必为了让 SaaS 产品十项全能、与众不同,而绞尽脑汁想出革新性的设计层。
但实际为了新的客户群(如果处于没有客户的早期阶段),不提出新的 UI 乃至 UX 是艰难的。
算上数据,我们的产品异常庞大。在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谨记着这条铁则(这里 和 这里 分享了一些经验教训)。
在展示产品价值时,我们希望给用户一种新奇、直击心灵的体验,但是事实证明我们在不重要的地方过度优化了。
回顾总结,你会发现我们让许多早期用户完全错失了设计和 UI 中的一个重要功能。
Contribution by Date
所以我们进行了改进,将下拉菜单展示在更显眼的位置。实际可能有点过犹不及。
下面是 Nolan 和团队讨论的一个版本:
A “pill” design.
如你所见,在这个版本中,我们把之前可能会被忽略的下拉菜单放到了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但总之不太合适,并且和页面整体展示数据的方式、设计都不搭。
所以我们继续改进:
Filtered views, options.
现在页面有三层菜单,和我们之前的设计美感更接近些了。但是这版占据了屏幕太多固定区域。当然,可以在折叠菜单上做点小处理,但是不能直击要点(但至少比原始设计明显多了)。
之后,我们终于想出了一种兼顾各方的设计方案(并非原创)——小侧边栏:
A new side-menu look.
当然这不是最终版本,但是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节省了顶层菜单的覆盖面积。我们将“日期”选项置于顶部,这样就不会流失客户,只是将整体层移到了左侧。
如果你觉得这种设计莫名熟悉,那么可能是因为看起来和 Slack 很像:
Slack’s sidebar design.
兜兜转了一圈:我们作为一家产品公司,目标是通过已有数据创造独特价值,提供可行见解改变客户及其团队行为。
我们不必像展示数据、见解那样绕一大圈重新进行设计、创造轮子。用户熟悉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不难想象,这样的侧边栏对任何内容类型或页面或子页面等,都是可以无限升级的。下面是我们试行的“人员”或“团队”页面。
Team / People page
侧边栏同样好用。
有时我们可能有时间、精力,也喜爱设计一些从没见过的东西,但那之前我们要坚守自身产品独特、有影响力的地方。
我们希望大家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怎样使用我们系统,快速创造价值,无需学习成本。
我脑海中有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给某人一个游戏手柄,告诉他们去玩就好,根本不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