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工作生活已经三年了,早就过了适应期,一些酸甜苦辣也尝到了。经常和同事讨论各个国家的趣事,经常涉及到的话题是教育。事实上这也是个敏感话题,而且似乎是个永久热门的话题。我不想扯得太远,只想表达对于国内学校的课程教育,我的其中几个观点。
英语从高考中撤走?
众所周知,国内的应试教育决定了,如果高考不考,基本上课程就和放松之用的选修课差不多。无数的父辈都教育我们要把英语学好,可是每当我们跟上问一句“为什么”的时候,除了“高考要考”之外,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理由,在耳边来回倒腾的无非是“要和外国人对话”啊,“中国要国际化”啊云云自己都不太相信的鬼话。这就好像很多家长要逼着小孩子学琴一样,其实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是一个高雅的爱好,实在是令人无语。
事实上,我都觉得英语确实应该从高考中拿掉。英语重要么?很难讲,这需要看未来的职业通道。应该说英语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掌握它无疑多了一双从别处看世界的眼睛,但是是否它应当被放到高考那区区几门课程里面去,我却持模棱两可的态度。难道我认为它的重要性值得怀疑么?不,完全不是。我只是觉得,以如今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初等数学可以教好,语文可以学好,但是英语,对大多数人却总是吃力不讨好。
我的经历并不丰富,我也没有在英语国家求学的经验,但是我一直都在学习它,很庆幸一直对英语有一定的兴趣,没有被那些痛苦的文法句式折磨得不堪,而这三年来,由于生活工作所迫又接触了全新的英语体验。我觉得我们似乎走了一条英语学习困难的道路。
学习英语没有捷径。我的理解是,所谓的语法单词也就是发挥发挥基础作用。而这也是中国学校教育能够最深涉足的区域。实际上,在生活或工作中,用不上多少单词,而且很多单词还是完全以前不知道的用法和含义。在听别人说的时候,一开始是听不懂词语,后来是仿佛听懂了每个词语但是放一起却不知道啥意思。这些困难只有一点一点并且不知不觉地去克服。我并没有觉得在国内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英语,起到了多么显著的作用。换言之,有了语言环境的压力,语言学习一年大概能抵得上过去好几年的进度。
有哪些学校里应该教好却没有教好的东西?
记得以前参与过国内去大学里面招人的事情(比如这个和这个),给我的印象是,中国有很多有潜质的工程师。和现在这里招聘的情况比较起来,我认为在中国国内的招聘要求是非常高的。从工程师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大多数考察面上看,平均而言,国内的工程师很优秀,中国人的工程能力在世界各个国家里面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但是,身边的各种职位一比较,似乎工程师已经是最贴近中国学生的职位了,别的职位,或者在生活中,似乎会暴露出中国教育更多的缺陷。
下面这些是我认为学校里没有教好的东西:
1. 对美的追求。
比如,艺术和美是放在一起的,遗憾的是,我们长得越大,离它们越远。我们欣赏一幅画作,我们是欣赏美(“美术”不是么?),每个人有对美的理解;我们欣赏音乐,我们觉得它听起来是美的。但是我们却思考了太多“作者要表达什么”,“寄托了作者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生活也充满了各种美。但是缺少对美的追求以后,人就容易变得空虚而失落。除了为了生计奔波,就是简单的物质满足,评价物品价值只剩下了“有没有钱赚”和“对我有什么用”。缺少笑容,缺少内容。
即便是在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中,除了上面那些,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接触美,比如书法,比如一篇好文章。不过多数情况下,高考不需要美。
2. 宗教和信仰。
我太想涉及太多这个话题。但是还是想说,很遗憾我被无产阶级马列主义和唯物主义洗脑太深。如今接触了解到一些宗教的内容,不可否认有一些负面的内容,但是我认为正面的帮助多数情况下都是远远多于负面的。有信仰的人精神往往更坚强,更能够独立地去面对和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和不如意。
3. 沟通和交流。
我相信会有人反驳我,沟通交流可教得不少了。语文和英语这两门课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之用的吗?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在我看来,语文是一切课程中最重要和最能够获益终生的一门。但是我们要学习“语文”,不只是学习“课文”。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课文上,研读字句,分析段落,揣摩思想。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起古代琢磨那些八股文来,进步,但也并不进步太多。
学习语文,需要学习如何沟通,怎样描述一个事物?怎样用清晰简明的话语把问题阐述清楚?怎样倾听和表达,让对方理解自己的观点?怎样提出不同意见,如何在不同场合反驳?如何锐利地说话,如何委婉地说话?如何给自己的观点铺陈、归纳、详述、解析、包装?
我看到了太多表达欠缺的例子,相较而言,工程师已经是最不需要表达的职业的一种了。如果只是在语言的语种上吃了亏,那还情有可原,我们并非来自英语国家,而且语言差别如此之大。可是我看到许多国人已经能够掌握足够流利的语言能力,却在表达欲望和表达技巧上依然糟糕透顶。
4. 思考。
我相信很多人都理解这一点。无须赘述,我们被标准答案束缚了太久太久。如果中学课堂上有一堂课,我们就讨论一个话题,老师负责引导和梳理,却没有参考答案,没有可以让你记下来背诵的东西,你相信吗?这样的形式在这里已经非常常见。比如说我见过一个讨论,关于各种婚姻形式的合法化,是支持还是反对?有很多深刻和有见解的发言,难以相信它们都是普通的中学生。
有了独立的思考,才没有那么多想当然,才能见到更多的差异,才能产生更普遍的尊重。我们是一个包容度比较差的国家,这其实在单一民族或者某一民族人口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国家容易出现,要我们容纳和接受更多的观点和文化并不容易。而改变这一切的入口就是教育。
其实我们的初等教育在知识传授上可谓世界第一。美国人自己也总是反省,他们的初等教育给孩子的压力和规范太少,导致孩子学了好多年连很多基本的文法和算术都不懂。但是他们对于思考的鼓励和启迪却比我们先进得多,因此有了孩童时期的基础,将来做科研也更容易出成就。
就先说那么多吧,其实还有一些,比如独立做事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指的是拿到一个模糊的命题或任务,通过澄清、分析和调查,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前几年总每每提到的动手能力,我看到这里长大的孩子,很早就能掌握一些实用的动手技能,比如开车、园艺。
文章未经特殊标明皆为本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保持完整性并注明来源链接《四火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