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末在家,读完了《漫画丰田生产方式》,这是一本讲供应链优化的书。
丰田曾长期市值在汽车制造商中排名前三,这主要得益于它在生产方式上的有效改善。业界将丰田的改善方法称作:TPS,现在已经被各业界广为传播和学习。
美国 MIT 的研究人员将丰田这种生产方式称作 “精益生产”。
在今天,“精益” 一词进一步发展,成为持续改善和创新的代名词。
以下是一些笔记。
TPS 的全称是: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它的出现发生在丰田公司经营困难的 1950 年前后。
当时日本经济通胀严重,统治日本的美军政府经济顾问道奇提出了道奇计划(Dodge Line),其主要内容是让日本政府减少赤字,适应均衡财政。
于是日本政府将中央及地方税收从改革前的 25.9% 提升到了 28.5% ,强化征税有助于平衡政府的预算,但是也让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当时汽车生产还是流行的流水线式的生产,为了追求规模化,流水线一经启动就会持续运行,商品非常容易产生库存积压。
而丰田公司的经营者去美国考察,从美国超市的 “及时销售及时补货” 的动作中得到灵感,从而发明了 TPS。
TPS 的主要内容都是对浪费的优化。
在生产中,浪费无处不在。比如:
在我自己的理解下,为了减少浪费,TPS 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改造:
TPS 对生产流程的改造主要就是引入了以下方法:
TPS 对团队成员的改造主要是培养多面手技工。因为按需生产后,产线可能随时切换,而如果一个工人只能做一个产线上的动作的话,他的人力就会被浪费。
按需生产后,工厂的生产状态就不再是 100% 了,因为需求是会波动的。
这个时候,为了让团队将非生产时间利用起来做有价值的事情,丰田让他们做产线的复盘总结,不断优化和迭代生产环节。
员工一方面技能丰富了,另一方面参与了生产改善的过程中,于是工作主动积极性也大大增加。
上面这些方法论,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 “按需生产” 这种从美国超市中借鉴到的理念,为了贯彻这种理念,丰田将整个供应链进行了上述的改造。
这个改造,其实就是在给 “按需生产” 的劣势 “打补丁 “,帮助 “按需生产” 的缺点不至于太致命,让 “按需生产” 整体上优势大于劣势。
按需生产有哪些劣势?
通过这些补丁,按需生产的经济性就体现出来了,从而让丰田公司拥有巨大市场竞争力。
培养多技能员工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营理念。
对员工来说:因为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一个员工只会做一件事情,那么在业务需求变化的时候,他就只能离开。而如果他是一个多面手,那么他就可以和企业共同应对变化。
对企业来说:一个多技能的员工,因为具有更多视角,所以有助于改善生产的上下游衔接,更有可能成长为管理者。以满足企业不断成长的目标。
拿技术开发举例,我们在技术领域常常讲要做 T 型人才,即一专多能。做服务器端的要会写前端、做前端的要会写客户端。这样你理解了各种开发技术的异同之后,不但有助于自己学习新的技能,也能帮助自己理解对方在开发上的挑战,使你们之间协同更舒服。
创新的机会总是发生在时代变化的时候,有可能是经济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也可能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而对创新的机会,如何做落地的方案?丰田的 TPS 引入过程给我了一个启示:抓核心问题,解次要矛盾。
拿丰田的改革来举例,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问题是:
解决方案是什么呢?解决方案是:
按需生产模式引入,会带来哪些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
没关系,这些矛盾只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优化后问题小于收益,就可以。
于是创新产生了,帮助丰田度过了经济危机,并成为了市值前三的车企。
我们家厨房有很多刀,有的适合削水果,有的适合切菜,有的适合切骨头,还有一种刀,专门用来切面包,特别好使。
每一种刀就像一个解决方案,它是为特定场景设计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当时代变化的时候,解决方案可能就不再适用于它的场景了,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构建你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思考核心问题,解决次要矛盾就可以给你帮助。
丰田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浪费而发明了 TPS 这种精益生产方式,通过按需生产的目标来改造供应链和团队,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