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前的时候,就已经入了台联想的小新 Pro13,这是台非常棒的笔记本。AMD 的 4800U 这块处理器无论在功耗以及性能的表现上都非常的满意。
然而,有两个问题是我无法忍受的:第一,就是它的键盘简直可以用翔来形容。虽然,这个价位的笔记本对于做工方面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但毕竟每天都重度使用笔记本输入文字和代码,对于键盘的要求实在不能太低。第二,就是只有一个 USB Type-A 的接口,对比 MacBook Pro 来说接口相对已经足够的丰富,但是对于 Wintel 平台的笔记本而言扩展接口实在是少得可怜。
加上自己又有 ThinkPad 的情节,偶尔间碰到个比较良心的商家对比美行 X1 7th 的顶配只要国行的入门乞丐版的价格,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于是,借故将小新笔记本充公给公司作为开发机使用,而自己又开始使用那个熟悉的带有小红点键盘的 ThinkPad X1 Carbon 7th。
从硬件的角度上说,这台 X1 Carbon 7th 已经是顶配了:十代低压版本的 i7 10710u 、16g 内存、以及 4K 的 IPS 屏幕加上 LTE 模块;自己更换了原先 512G 的 NVME SSD 到了 1T,没有存储上的焦虑,一切都是看来那么得美好。
但是还是忽略了一点,就是续航以及 Intel 那糟糕的能耗比,导致这台机器向对比原先的小新 Pro13 而言在续航以及发热方面实在是无法比拟(AMD Yes!)。
没有办法,自己折腾的后果打碎了牙齿都要继续承担下去。
系统方面其实个人纠结了很久,出于需求的角度出发 Windows 是不得不用的,然而 Linux 作为开发而言也是不得不装的。因此,双系统就这样子提上了日程,从这段时间的使用角度出发个人呆在 Linux 系统下的时间明显比 Windows 多得多。
这个倒不是说 Windows 不好(虽然对比 Windows 的发热和续航明显更加降低和严重了),只是 Linux 环境下很多的工具以及应用更加的顺手。
这台笔记本还偶尔出现过睡眠方面的问题,好在 Google 以后知道能够捅菊花(reset)解决大部分的电源方面的问题(说多了都是泪水)。
Linux 的发行版其实一直都是比较难选择的事情,但其实说到底就是你用这个系统来干嘛。个人是 Archlinux 的忠实用户,但是在桌面端使用它还是会有些心智方面的困难。
Manjaro 对比也是使用过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大部分情况下它工作得都非常的好。然而,要知道 Manjaro 毕竟不是 Archlinux,虽然这除了所谓心智方面的纠结以外,其实没有更多其他的区别(但其实这点就足够了)。
同时,Manjaro 会针对图形界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私货」,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方面的事情,但是这往往会造成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将这台 ThinkPad 接入 2K 显示器的时候,缩放就成了问题:虽然我知道如何去手工配置,但是对于 Manjaro 来说它不会推荐你这样做,同时表现来说也和 Archlinux 有很多的不同。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我非常讨厌外接显示器工作,宁可使用十三寸的笔记本来干活。
对比而言 Manjaro 和 Ubuntu 其实非常像:它们都封装了很多有用的工具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部分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的感觉。
而回到我自己一直很喜欢的 Archlinux,上面说过使用这个系统我一直有心智上的「强迫症」就是不停的会 sudo pacman -Syu
,以保证系统一直在最新的状态。
所以,到最后干脆还是使用起 Fedora,毕竟一来它的更新迭代的周期是固定的,二来相对来说是纯净的(例如,至少不会同时给你安装个 xorg 以及 Wayland)。
早在前几天,就了解 CentOS 那点屁事,其实一直以来我一直都不是非常喜欢 CentOS。这是个非常擅长「钻空子、不劳而获」的发行版,那怕生产环境有大量的部署,我个人也不会主动推荐它。
这下反倒是好了,一来是可以安心的继续使用 Fedora 作为桌面、二来对于 Ubuntu、Debian 来说也是个利好,至少会有部分原用户会迁移到其上面来。
总之,暂时就先这样子折腾吧。对于这台电脑以及操作系统、甚至发行版来说说到底还是工具而已。自己已经在这个上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去选择,接下来应该是把心给收收了。
- e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