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穿越回2019年,自从我把我的 HHKB Type-S 改装成了蓝牙版本 [1],这个键盘就成为工作中的主力键盘,一直用到了现在。无线连接很方便,充电一次可以用两三周,这是因为电池寿命衰退的缘故,其实之前充电一次大概能用一个月。另外,最方便的是完全可定制的键位和firmware支持的8层可自定义按键,相当的强大。我一直以为,这将是我所折腾的最后一个键盘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没有玩过客制化键盘的我怎么能停止折腾的步伐呢?
偶然有一次,在公司看到了另外一个喜欢折腾键盘的同事的客制化键盘,彻底坚决了我再折腾一个客制化键盘的心。由于用HHKB多年,既然要折腾一个客制化键盘,当然还是希望选择HHKB的layout。其实支持这种HHKB布局的客制化键盘可选择的范围并不是很多,之前参考过的有Drop上的Tokyo 60系列,还有一个国人自己折腾的HTKB客制化套件。再后来无意中关注到了RAMA WORKS的KARA系列,看了一下广告[2],觉得这键盘还真不错,做工不赖,虽然是个塑料壳子,但是颜色很骚气。金属壳子的客制化键盘虽然逼格更高,但是日常通勤背着估计有点重。
KARA系列提供了多种颜色可以选择,图片中后三种颜色 ICED, AZUR, HAZE 都是我喜欢的颜色。好吧,就它了!
满怀欣喜的去官网看了一圈,原来这款KARA是去年推出的系列了,当时只是官网组织团购了一波,后面再也没补货了。难道这公司也是跟小米学的饥饿营销?幸运的是,在新加坡本地的一个键盘玩家群,刚好碰到有个出二手未拆封的HAZE。官网去年价格160美刀发售,折合新币222.9,这个卖家出价是260新币,后来跟他砍价到了250新币。比起官网发售的价格也没多太多。就这样,HAZE被我纳入囊中了。
虽然KARA的官方套件中已经包含了组装客制化键盘的大部分零件:键盘外壳,静音隔层和放置键帽的Plate,还送一根USB Type-C的线。键帽和轴是没有默认提供的,这也是键盘客制化中可玩性很高的部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轴有很多种,颜色也多种多样,再也不限于当年Cherry原厂的那几种MX轴了。多方面搜索了一下之后,决定在Drop上下单键帽和开轴器。在新加坡本地的一个键盘玩家网站买好了润滑剂和轴,还去Shopee买了润滑轴需要的工具。下面列了一个整体的清单:
Drop是一个美国的网站,下单后快递直接从美帝邮寄到新加坡。不知道是疫情的缘故还是其他,这个包裹等了快一个月。清单上,我把USD部分的金额转换成了新币。所以,最后的总价是640.85新币,合人民币大概3000+了。我去!这是我目前折腾过最贵的键盘了!
键帽我选择了GMK LASTER系列的Synthwave M170,这种深紫色的键帽加上蓝色的印刷字母,跟键盘壳子比较搭配。之前用了太多的青轴和茶轴,这次换个不一样的,买了Gazzew的紫色线性轴。
等所有的东西准备齐,就可以开始着手组装键盘了。
打开盒子,PCB板,各种配件和说明书都有了。
原厂出产的轴除了特别说明是润滑过的之外,默认是不带润滑的。其实这也是组装键盘里面最耗时的部分。如果不想折腾,建议直接买那种已经润滑过的轴,能省不少时间。组装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的轴用开轴器拆开,然后分别把轴里面经常摩擦的部分手动刷上润滑剂。根据润滑过后的测试,润过的轴和没润过的还是差别挺大的,主要是声音方面要更沉稳好听一些。
关于如何润滑轴,Youtube上有两个很不错的视频,手把手教你如何润滑轴和Stabilizer [3] ,看完就可以开始上手了。
按照新手入门开始润第一个轴,大概需要5分钟时间。后续熟练的话大概需要2-3分钟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润一个轴需要话3分钟左右计算,60个键的键盘就需要3个小时了。总之,这是个很耗时的过程,润轴的时间我大概听了2-3个podcast,不然实在太无聊了。
等所有的轴都润好,再直往PCB板上装上Stabilizer,组装算是正式进入正题了。拿出PCB,把之前拆开润好的轴,一个一个按在板子上固定,然后通电测试。RAMA WORKS的板子做工还真不错。
等所有的轴和键帽安装完毕,把键盘背面再固定一下,盖上盖子,就算大工告成了。
接上笔记本测试,这灯光效果还真不错,骚气袭人,亮瞎眼。
最后接上VIA Configurator,把这个键盘按照HHKB蓝牙的使用习惯,配置好各种自定义按键,就能正式开始使用了。
客制化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比起各种键盘官网发售的标准配置,能替换和定制的东西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轴,各种键帽,配重模块,外壳的材质,静音处理,等等。也许这也是客制化的吸引力所在吧。而热拔插轴的应用,也让玩客制化键盘的门槛低了一些,再也不需要电烙铁了。
或许是HHKB玩太久的缘故,这种线性轴的声音更好听一些,力道更轻盈一些。我打算把这个键盘带到公司,在工作中用一段时间再更深入体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