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去还在坚持博客的博友们那里转了一下,来到 Mr.Chou 家,一篇《它“走”了》勾起儿时养猫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记得家里养过猫,但那是大人用来防老鼠的,真正自己第一次抱回小猫来养,应该是小学6年级毕业后去广州表弟家玩时,回家时要了他家的一条刚断奶的小母猫,跟着我一路搭大巴回来,400多公里足足坐了8个小时(毕竟当年还是各种绕山国道,还没听过什么高速公路,而且真的是类似坐公交车一样的,座椅硬的很,很多人都是坐到脚浮肿)。
这只小猫是比较常见的黄灰花纹的,当年还没流行给猫起名,所以一般都直接叫它“喵喵”(噗~)。
我、我姐还有我妹都很喜欢喵喵,一有空就抱着,大冬天还抢着当“热水袋”用……不知道是不是抱得多,喵喵特别的温驯,也很喜欢粘人,偶尔不小心踩到它,从来不会抓、咬,只是“喵~”了一句,然后很委屈的看着你……
第二年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现它当妈了,肚子一天一天大,终于生出4条小猫,大家都很高兴,4个小不点早早被亲戚预定了。
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发现喵喵痛苦地叫着、呕着,我们立即觉得可能吃到中毒的老鼠了,因为听说过哺乳期间的母猫会吃非自己抓到的死老鼠,立即跑去告诉老妈,老妈去药店买了专门解毒的药,给喵喵服下,可能中毒时间太久,一直不见好转。我们心急如焚,可无能为力,因为那个年代是没有专门兽医的,只记得农村有专门阉鸡的,城里根本找不到,普通医院也不会接……只能求天保佑吧……那年代大人也没功夫闲着,然后告诉我们可能的情况就忙去了,让我们小孩看着:
还没断奶的小猫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母亲已经差不多不行了,还在往肚子里面钻,想吃奶,喵喵用无力的眼神看着,最终流下了眼泪就走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动物流泪,鼻子顿时感觉很酸,还没反应过来眼泪已经出来了……那种滋味到现在都还能清楚感觉,其实跟你成年后陆续失去亲人的感觉一样,当时还小,失去每天一起玩耍的宠物感觉就像失去非常重要的亲人一样吧。
接着小猫就送了3只给亲戚,留下一条自己养,为了区别这里就称为“喵2”吧。不知道是因为打击过大,三姐妹没有像以前对喵喵那样总是抱着喵2了,可能是害怕再次失去,只是很用心地喂它吃的,但抱的时间少了很多。也可能是抱的少,喵2长大后没那么粘人……
不久,喵2也做母亲了,好像也是生了4条小猫,但不知道是不是缺少信任,它老是搬窝,老是含着小猫跳来跳去,终于有一次跳一很高的墙把2条小猫的喉咙不小心咬破皮,都能看到喉咙了,因为没有兽医,我们看着只能干着急。最终那2条没活下来,喵2不理解的看着(估计它不清楚是自己咬破的),它无能为力地看着,时不时用舌头舔着死去的小猫,可能它觉得舔一下就会重新动起来吧……我们看着很不是滋味,虽然已经读初中了,但还不算大,那种无力感,记忆深刻(自己成年后才发现那种感觉跟后来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是一样的)。
最后只能在喵2去找吃的期间,偷偷把那2条拿到外面去了。后来听到喵2在不停的叫,真不是滋味。
毕竟是差不多30年前的事了,后来喵2的记忆有点模糊,只模糊记得活下来的2只也是送人,喵2后来越来越“野性”,我们也只是准时提供食物给它,后来它开始躲我们,但还是会回来吃,只是等我们都出去了才去吃,最后就没回来了……
喵2之后,我就不再想过养猫,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后,单身时期也从来没想过养宠物,虽然后来家里养过一次宠物狗,只是老妈子在养,她老人家很用心,又是帮它洗澡又是每天遛狗,但后来不见了(估计被人抓去了),老妈子也伤心,因为那条宠物狗非常乖,我虽然不参与(我也不在家,我当时在深圳工作),但偶尔放假回到家也只是跟它玩一下,但不会去照顾 。
虽然自己是喜欢猫的,但喵2后就一直没养过宠物,也没去细想为何,现在想想也许是小时候养猫那种伤心的影响,潜意识怕失去吧。
转载请注明转自: 《为何不再养猫,也许是这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