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 SaaS 来说,隔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架构策略。当隔离的策略和业务不匹配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引发一些线上事故/问题,影响性能等等。
隔离的意义在于创建独立、安全的运行环境,以保护数据的私密性、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并防止资源的竞争和滥用,从而为每个客户提供高质量且可靠的服务。
隔离的本质在于实现独立性和安全性,通过这两者,为每个客户提供一个能够有效,安全使用共享资源的环境。
独立性: 隔离确保每个租户都有其自己的资源(如CPU时间、内存空间、磁盘空间等),数据,运行环境和网络通信,且这些都是互不干扰的。这使得每个租户都能在其自己的独立环境中运行,无需担心受到其他租户的影响。
安全性: 隔离也保护每个租户的数据,防止其数据被其他租户访问或修改。此外,隔离还能限制每个租户的操作权限,使其只能执行一些安全的操作,以防止其执行可能影响其他租户或整个系统安全的操作。
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做不到完全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确定架构,从而有了不同层面的隔离策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隔离策略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一个良好的隔离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服务的稳定性,减少因为某些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导致的线上问题影响范围。
隔离是一件系统工程,我们从其应用层面和基于租户的落地策略来看这个事情。
隔离策略可以应用在多个层面,并且从落地的位置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
硬件层隔离:这是最底层的隔离,包括 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资源的隔离。例如,虚拟化技术可以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创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有自己独立的 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资源。每个租户的数据和应用都在独立的物理设备上运行,这为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隔离性提供了保障。然而,这种隔离方式成本高昂,且扩展性差。
操作系统层隔离:这是针对操作系统的隔离,包括进程隔离、文件系统隔离、网络隔离等。例如,容器技术如 Docker 和 Kubernetes 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隔离,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独立的进程空间、文件系统和网络接口。这种隔离方式使用操作系统级别的技术(例如容器或虚拟机)来隔离不同租户的应用和数据。这提供了良好的隔离性和灵活性,但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应用层隔离:这种隔离方式在应用层面实现租户隔离,通常通过在应用中实现特定的逻辑来区分不同的租户。这种方法灵活性高,但需要更多的开发工作,并可能复杂化应用的设计和维护。例如我们常常引入应用概念,针对不同的接入的应用控制用户请求频率或用户上传大小等。
数据库层隔离:这是针对数据存储的隔离,其为每个租户提供独立的数据库或数据库模式。这可以有效地隔离数据,但可能会对数据库性能和管理产生影响。因为数据库是应用程序使用的一种重要资源并且经常会成为业务的瓶颈,我们这里将数据库层隔离作为一个独立的层来区分。
网络层隔离:这是针对网络通信的隔离,包括 IP 隔离、端口隔离、流量隔离等。例如,虚拟私有网络(VPN)和网络命名空间等技术可以实现网络层面的隔离。使用网络技术来隔离不同租户的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以及应对流量突发导致的稳定性等问题。
以上这些不同层面的隔离策略通常会结合使用,以提供全方位的隔离保护。
在设计一个基于租户的隔离策略时,有几种常见的模式可以考虑。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和复杂性,以及所需的数据安全性等级来选择。以下是几种基于租户的隔离策略:
单租户隔离:在这种模式中,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独立环境,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其他基础设施。这种模式提供最高级别的隔离,但成本和复杂性也最高。
数据库级别隔离: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但可能共享相同的服务器或其它基础设施。这种模式的隔离性略低于单租户隔离,但成本和复杂性也相应减少。
模式级别隔离:在同一数据库中,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模式(schema)。这种模式的隔离性比数据库级别隔离低,但在设施和管理成本上进一步节省。
表级别隔离:每个租户在同一个数据库和模式中有自己的表。这种模式的隔离性比模式级别隔离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仍然能提供足够的数据安全性。
行级别隔离:在这种模式中,所有租户的数据都存储在同一数据库、模式和表中,但每行数据都标有租户ID,以标示数据所属的租户。这种模式的隔离性最低,但在管理、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可能最优。
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我们的特定需求和约束。例如,如果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和隔离,可能会选择单租户隔离。然而,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处理大量租户并且希望保持较低的成本,行级别隔离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实际落地时可能是多种方式的混合体,比如有些业务是数据库级别隔离,有些是行级别,同时针对超大客户会单租户隔离。
在我们考虑隔离策略时,不是凭感觉,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最佳策略,这些因素需要我们从实际的业务场景和需求,以及公司实际的情况出发,谨慎评估后再做决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安全性: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实际的业务和数据类型,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隔离策略来保护敏感信息。例如,医疗和金融行业通常需要高级别的安全性和隔离。
性能:隔离策略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例如,如果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数据库,那么数据库操作可能会比所有租户共享一个数据库的情况慢。
成本:不同的隔离策略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成本。例如,基于硬件的租户级隔离通常要比其他策略更昂贵,因为每个租户都需要自己的物理资源。
可扩展性:隔离策略应支持系统的扩展性。例如,如果预计租户数量会迅速增长,那么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可以轻松添加新租户的隔离策略,比如应用层隔离策略。
复杂性:一些隔离策略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例如,如果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那么对于运维同学来说,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工作量可能会很大,并且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应对这个复杂性。
合规性:在某些行业或地区,我们可能需要遵守特定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这可能会影响我们选择哪种隔离策略。
业务需求:隔离策略应符合实际的业务需求。例如,如果业务模型需要租户之间共享某些数据,那么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支持这种共享的隔离策略。
在选择隔离策略时,我们可能需要权衡这些因素,并可能需要妥协。例如,我们可能需要在性能和安全性之间做出选择,或者在成本和可扩展性之间做出选择等等。
因此我们在考虑这些因素,在权衡不同的因素来确定适合我们的隔离策略时,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一些做步骤,非标准做法,但是建议至少在执行的时候都需要做到位:
确定业务需求:明确业务需求是我们一件事情的出发点,了解业务需求,了解业务模板等等。如业务模型是否允许数据共享?租户数量可能会怎样变化?需要处理哪种类型的数据?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需要哪种级别的隔离。
理解合规需求:合规是一个特殊的业务需求,单独拿出来说下:在某些行业,如医疗、金融和教育,可能存在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法规。确保我们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否则会对业务产生严重问题。
评估成本和资源:了解预算和可用资源是实施隔离策略的前置条件。例如,如果预算有限,可能需要选择一种成本效益高的策略,如基于数据库的隔离或行级别隔离。
考虑性能:选择的隔离策略应尽可能地最小化对性能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策略可能带来的性能影响进行评估。
预计增长:如果预计租户数量会迅速增长,那么需要选择一个可以轻松扩展的策略。例如,如果选择基于硬件的隔离,就可能需要考虑如何快速地为新租户提供硬件资源。
测试不同的策略:在确定策略之前,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测试。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如何。当然如果之前已经做过类似的方案或者有成熟的逻辑,也可以不用测试。
获取专业建议:如果可能,获取 IT 顾问或合规顾问的建议可能是有帮助的,他们可能能提供关于如何权衡各种因素的专业建议。
请记住,选择隔离策略并非一次性决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根据业务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进行回顾和调整。
最后我们聊一下在什么时候要特别注意隔离策略。
虽然隔离策略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出现以下的一些情况或场景的时候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时候可能因为隔离策略失效而导致一些问题或事故的产生,此时我们需要基于现况重新回顾隔离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其实上面的这些注意事项如果在出现的时候再考虑就已经晚了,正确的做法是在做隔离策略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好了这些点,并且有监控机制能快速发现这些问题或现象,直接执行准备好的预案或策略。
隔离策略是一个复杂的主题,需要根据你的具体业务需求和约束进行定制。在确定隔离策略时,你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成本和复杂性等。
对 SaaS 企业来说,选择和实施正确的隔离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满足合规要求,保护数据安全,提高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