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核大国都声称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而实行所谓核威慑战略,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双方通过了一系列的核裁军协议,2010年4月8日,美国与俄罗斯领导人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这项新条约,美国和俄罗斯将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战略核武器削减到不超过1550枚,并把各自的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削减到不超过700枚。
在什么情况下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不会无限扩张,而存在暂时的平衡状态。估计平衡状态下双方拥有的最少的核武器数量,这个数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当一方采取加强防御、提高武器精准度、发展多导弹等措施时,平衡状态会发生什么。
注:核威慑表示互相确保毁灭达到双方确保安全,对方如果发动核战争对我先下手为强,再打击了我的核设施以后我还有足够的能力毁灭对方一次
以双方的战略核导弹的存储量为,描述对方核军备的大小,假定双方采取相同的核威慑战略即确保毁灭战略:
认为对方可能发起所谓的第一次核打击,即倾尽全部核导弹来攻击己方的核导弹基地
己方在经受第一次核打击后,应存有足够的导弹,给对方的工业或者交通基地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在实施核打击的时候,一个核导弹只能打击对方的一个核基地或者说是工业交通基地
设甲、乙双方的核武器数目分别是$x$和$y$。
甲方为了安全,其拥有的核武器数$x$要随乙方的弹头数$y$的增长而增长,可以假设存在增函数$g$ ,当$x >g(y)$时甲方才感到安全,$x >g(y)$称为甲方的安全线。它的右面是甲方安全区。曲线与$x$轴交点$x_0$表示,在乙方的全部核武器用完时,甲方只要有$x_0$,就能给乙方以致命性打击。
同样,$y =f(x)$是乙方安全线,上方是乙方安全区。两条安全线的交点$M$为平衡点,$x_m$与$y_m$是双方都感到安全时,分别拥有的最少的核武器的数目。
$y_0$为甲方实行第一次打击后已经没有导弹,乙方为毁灭甲方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所需的导弹数。
设乙方残存率$s$:甲方一枚导弹攻击乙方一个基地,基地未被摧毁的概率。
下述的基地也可以看成是导弹,即导弹未被摧毁或已被摧毁。
$x<y$
甲方$x$枚导弹攻击乙方$y$个基地,乙方$sx$个基地未被摧毁,$y-x$个基地未被攻击
乙方威慑值:$y_0=y-x+sx$
即:$y=y_0+(1-s)x$
$x=y$
甲方$x$枚导弹攻击乙方$y$个基地,乙方$sy$个基地未被摧毁,由于乙方基地和甲方导弹数一样,所有基地均被攻击
乙方威慑值:$y_0=sy$
即:$y=\frac{y_0}{s}$
$y<x<2y$
甲方$x$枚导弹攻击乙方$y$个基地,乙方$x-y$个基地被攻击两次,$s^2(x-y)$个基地未被摧毁,同时乙方$y-(x-y)=2y-x$个基地被攻击一次,$s(2y-x)$个基地未被摧毁
乙方威慑值:$y_0=s(2y-x)+s^2(x-y)$
即:$y=\frac{y_0}{2s-s^2}+\frac{1-s}{2-s}x$
$x=2y$
甲方$x$枚导弹攻击乙方$y$个基地,乙方$s^2y$个基地未被摧毁,由于乙方基地是甲方导弹数的一半,所有基地均被攻击两次
乙方威慑值:$y_0=s^2y$
即:$y=\frac{y_0}{s^2}$
由以上四种情况分析可得:令$x=ay$,$a$为乙安全条件下甲乙双方的导弹数目之比,可得
上述问题假设中的甲乙曲线均可由$y=\frac{y_0}{s^a}$得出,即甲乙攻击防御方互换即可得出曲线。
当甲方增加经费保护及疏散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则乙方打击甲方难度更大,即要增加威慑值$y_0$,故乙安全线上移使P点左上移,$x,y$均增大,双方核军备竞赛升级。
当甲方的固定核导弹基地改进为可移动发射架,则甲方的残存率$s$增大,但甲的威慑值$x_0$不变,故甲的安全线左移,$x,y$均减小,说明的单独行为,会使双方的核导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