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自私,但不应贪婪。
学了这么多年管理,除了印象最深且还能在工作中不时提起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外,还有就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了。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我称这即为自私。社会人假设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要,我认为这也没有逃离自私的范畴,只是需求的类型有些差异而已。苟且和远方,不分贵贱,亦可兼得,但想要的太多,抑或不劳而获,甚至痴心妄想,那这就是贪婪。
不像会纠结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我认为人天生就是自私的。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脱离个体谈集体是无效的,当个体都无法被满足时,集体的功能不可能正常。我无法做到囚徒困境在神学院学生所做出的选择 1,那是一种超脱的信仰的力量,我肃穆敬仰,但恕我如实做不到。
不为恶是我毕生的信条,执行起来不易。通俗些就是不给别人添堵,但并不是麻烦别人就是添堵,有时候就是需要去麻烦别人,我称这样的人为朋友。我认为不为恶是自私的底线,切莫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就更可恨了。正道成功很难,邪门歪道却很容易让你误入歧途,但弯道超车未尝不可,至少我认为适合我这种在一些专业领域并不是专业的人。
自私会是一种动力,而且不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例如:我想买一辆越野车(这是真话,真的想买)和我要为世界和平奋斗终身(这也不是假话)。理想不分贵贱,看起来第一个是满足我一己私欲,第二个是利他主义,很有可能两者对于当下我的要求都是努力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但第一个会更能促进我达成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因为从提升个人能力到诗和远方,第一个离我会更近些,来的更实在些,更会让我更有动力些。同时,我认为这些“自私”的小目标积累起来有助于我达成“宏伟”的大目标。
我想我并不贪婪,说实话要不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我都从来没认真审视过“贪婪”二字。当你脑海中都没有这么一个概念,你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呢。遇到的那件小事告诉我,贪婪容易出现在当你获得一定成就时,或许是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在荷尔蒙的激发下会让我们变得更胆大妄为。我认为保持冷静,时不时的多给自己泼几盆冷水,多照照镜子,会让你更清楚你是谁。
七宗罪中有贪婪,没有自私。我想是因为贪婪是一种“过分”的追求,而自私并不是那么“过分”。我有很多想要的东西,至少我认为不过分,但我也会知足,因为知足常乐,人生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我会把贪婪和机会主义并列在一起,一方面机会主义的行为常常就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添堵或为恶,另一方面机会主义所展现出的形势并不一定是“机会”。抓住机会很重要,但审视机会也不容小觑,莫让“机会”冲昏了头脑。
贪婪是无休止的自私,不切实际的自私,贪得无厌描述的恰到其实。士兵突击中团长对许三多说的话我觉得放在这很贴切:“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你只有做到,你才能得到嘛”。认清自己,量力而为,清楚想要什么需要付出多少,然后去奋斗,去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也许有人会说,你不做,怎么知道做不到?这句话我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我想一个人的能力除了能够洞察机会,能认清现实也是很牛的一批。
适当的自私。有底线,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践,拼搏奋斗,承担责任,包容利他。有底线是明确大是大非,不为恶。自我认知和实践是认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切莫空想和冲动。拼搏奋斗是说要去做,努力去做,才有机会自我实现。承担责任是说不要什么都是“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我们是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和责任,该承担还是要承担,这才像个爷们。包容利他我想必然就会是这样做之后超越极端自私的结果。
印象中应该是在耶鲁大学公开课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中有讲到,神学院学生的结果为均不检举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