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二叉树介绍
平衡二叉树,又称AVL树,实际上就是遵循一下两个特点的二叉树:
- 每一子树中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都不超过1;
- 二叉树的每一个子树都要求是平衡二叉树。
只要是每个子树都满足左子树还有右子树的深度都不超过1即可。
平衡因子 每一个结点都有各自的平衡因子,表示的就是左子树深度同右子树深度的差。
平衡二叉树中的各结点平衡因子取值只可能是:0、1、-1.
其中 (a) 的两棵二叉树中由于各个结点的平衡因子数的绝对值都不超过 1,所以 (a) 中两棵二叉树都是平衡二叉树;而 (b) 的两棵二叉树中有结点的平衡因子数的绝对值超过 1,所以都不是平衡二叉树。
二叉排序树转化为平衡二叉树
为了排除动态查找表中不同的数据排列方式对算法性能的影响,需要考虑在不会破坏二叉排序树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二叉排序树转化为平衡二叉树。
例如,使用上一节的算法在对查找表{13,24,37,90,53}构建二叉排序树时,当插入 13 和 24 时,二叉排序树此时还是平衡二叉树:
当继续插入 37 时,生成的二叉排序树如图 (a),平衡二叉树的结构被破坏,此时只需要对二叉排序树做“旋转”操作(如图(b)),即整棵树以结点 24 为根结点,二叉排序树的结构没有破坏,同时将该树转化为了平衡二叉树:
当二叉排序树的平衡性被打破时,就如同扁担的两头出现了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如图(a)所示,此时只需要改变扁担的支撑点(树的树根),就能使其重新归为平衡。实际上(b) 是对(a) 的二叉树做了一个向左逆时针旋转的操作。
继续插入 90 和 53 后,二叉排序树如图 (a)所示,导致二叉树中结点 24 和 37 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 1 ,整棵树的平衡被打破。此时,需要做两步操作:
- 如图 (b) 所示,将结点 53 和 90 整体向右顺时针旋转,使本该以 90 为根结点的子树改为以结点 53 为根结点;
- 如图 (c) 所示,将以结点 37 为根结点的子树向左逆时针旋转,使本该以 37 为根结点的子树,改为以结点 53 为根结点;
做完以上操作,即完成了由不平衡的二叉排序树转变为平衡二叉树。
特殊的树转为平衡树的情况
当平衡二叉树由于新增数据元素导致整棵树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假设距离插入结点最近的“不平衡因子”为 a。则调整的规律可归纳为以下 4 种情况:
- 单向右旋平衡处理:若由于结点 a 的左子树为根结点的左子树上插入结点,导致结点 a 的平衡因子由 1 增至 2,致使以 a 为根结点的子树失去平衡,则只需进行一次向右的顺时针旋转,如下图这种情况:
- 单向左旋平衡处理 :如果由于结点 a 的右子树为根结点的右子树上插入结点,导致结点 a 的平衡因子由 -1变为 -2,则以 a 为根结点的子树需要进行一次向左的逆时针旋转,如下图这种情况:
- 双向旋转(先左后右)平衡处理 :如果由于结点 a 的左子树为根结点的右子树上插入结点,导致结点 a 平衡因子由 1 增至 2,致使以 a 为根结点的子树失去平衡,则需要进行两次旋转操作,如下图这种情况:
注意:图中插入结点也可以为结点 C 的右孩子,则(b)中插入结点的位置还是结点 C 右孩子,(c)中插入结点的位置为结点 A 的左孩子。
- 双向旋转(先右后左)平衡处理:如果由于结点 a 的右子树为根结点的左子树上插入结点,导致结点 a 平衡因子由 -1 变为 -2,致使以 a 为根结点的子树失去平衡,则需要进行两次旋转(先右旋后左旋)操作,如下图这种情况:
注意:图中插入结点也可以为结点 C 的右孩子,则(b)中插入结点的位置改为结点 B 的左孩子,(c)中插入结点的位置为结点 B 的左孩子。
注 :在对查找表{13,24,37,90,53}构建平衡二叉树时,由于符合第 4 条的规律,所以进行先右旋后左旋的处理,最终由不平衡的二叉排序树转变为平衡二叉树。
时间复杂度
使用平衡二叉树进行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
构建平衡二叉树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分别定义平衡因子数
#define LH +1
#define EH 0
#define RH -1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enum {false,true} bool;
//定义二叉排序树
typedef struct BSTNode{
ElemType data;
int bf;//balance flag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BSTree,BSTNode;
//对以 p 为根结点的二叉树做右旋处理,令 p 指针指向新的树根结点
void R_Rotate(BSTree* p)
{
//借助文章中的图所示加以理解,其中结点 A 为 p 指针指向的根结点
BSTree lc = (*p)->lchild;
(*p)->lchild = lc->rchild;
lc->rchild = *p;
*p = lc;
}
////对以 p 为根结点的二叉树做左旋处理,令 p 指针指向新的树根结点
void L_Rotate(BSTree* p)
{
//借助文章中的图 6 所示加以理解,其中结点 A 为 p 指针指向的根结点
BSTree rc = (*p)->rchild;
(*p)->rchild = rc->lchild;
rc->lchild = *p;
*p = rc;
}
//对以指针 T 所指向结点为根结点的二叉树作左子树的平衡处理,令指针 T 指向新的根结点
void LeftBalance(BSTree* T)
{
BSTree lc,rd;
lc = (*T)->lchild;
//查看以 T 的左子树为根结点的子树,失去平衡的原因,如果 bf 值为 1 ,则说明添加在左子树为根结点的左子树中,需要对其进行右旋处理;反之,如果 bf 值为 -1,说明添加在以左子树为根结点的右子树中,需要进行双向先左旋后右旋的处理
switch (lc->bf)
{
case LH:
(*T)->bf = lc->bf = EH;
R_Rotate(T);
break;
case RH:
rd = lc->rchild;
switch(rd->bf)
{
case LH:
(*T)->bf = RH;
lc->bf = EH;
break;
case EH:
(*T)->bf = lc->bf = EH;
break;
case RH:
(*T)->bf = EH;
lc->bf = LH;
break;
}
rd->bf = EH;
L_Rotate(&(*T)->lchild);
R_Rotate(T);
break;
}
}
//右子树的平衡处理同左子树的平衡处理完全类似
void RightBalance(BSTree* T)
{
BSTree lc,rd;
lc= (*T)->rchild;
switch (lc->bf)
{
case RH:
(*T)->bf = lc->bf = EH;
L_Rotate(T);
break;
case LH:
rd = lc->lchild;
switch(rd->bf)
{
case LH:
(*T)->bf = EH;
lc->bf = RH;
break;
case EH:
(*T)->bf = lc->bf = EH;
break;
case RH:
(*T)->bf = EH;
lc->bf = LH;
break;
}
rd->bf = EH;
R_Rotate(&(*T)->rchild);
L_Rotate(T);
break;
}
}
int InsertAVL(BSTree* T,ElemType e,bool* taller)
{
//如果本身为空树,则直接添加 e 为根结点
if ((*T)==NULL)
{
(*T)=(BSTree)malloc(sizeof(BSTNode));
(*T)->bf = EH;
(*T)->data = e;
(*T)->lchild = NULL;
(*T)->rchild = NULL;
*taller=true;
}
//如果二叉排序树中已经存在 e ,则不做任何处理
else if (e == (*T)->data)
{
*taller = false;
return 0;
}
//如果 e 小于结点 T 的数据域,则插入到 T 的左子树中
else if (e < (*T)->data)
{
//如果插入过程,不会影响树本身的平衡,则直接结束
if(!InsertAVL(&(*T)->lchild,e,taller))
return 0;
//判断插入过程是否会导致整棵树的深度 +1
if(*taller)
{
//判断根结点 T 的平衡因子是多少,由于是在其左子树添加新结点的过程中导致失去平衡,所以当 T 结点的平衡因子本身为 1 时,需要进行左子树的平衡处理,否则更新树中各结点的平衡因子数
switch ((*T)->bf)
{
case LH:
LeftBalance(T);
*taller = false;
break;
case EH:
(*T)->bf = LH;
*taller = true;
break;
case RH:
(*T)->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
}
}
//同样,当 e>T->data 时,需要插入到以 T 为根结点的树的右子树中,同样需要做和以上同样的操作
else
{
if(!InsertAVL(&(*T)->rchild,e,taller))
return 0;
if (*taller)
{
switch ((*T)->bf)
{
case LH:
(*T)->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case EH:
(*T)->bf = RH;
*taller = true;
break;
case RH:
RightBalance(T);
*taller = false;
break;
}
}
}
return 1;
}
//判断现有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已经具有数据域为 e 的结点
bool FindNode(BSTree root,ElemType e,BSTree* pos)
{
BSTree pt = root;
(*pos) = NULL;
while(pt)
{
if (pt->data == e)
{
//找到节点,pos指向该节点并返回true
(*pos) = pt;
return true;
}
else if (pt->data>e)
{
pt = pt->lchild;
}
else
pt = pt->rchild;
}
return false;
}
//中序遍历平衡二叉树
void InorderTra(BSTree root)
{
if(root->lchild)
InorderTra(root->lchild);
printf("%d ",root->data);
if(root->rchild)
InorderTra(root->rchild);
}
int main()
{
int i,nArr[] = {1,23,45,34,98,9,4,35,23};
BSTree root=NULL,pos;
bool taller;
//用 nArr查找表构建平衡二叉树(不断插入数据的过程)
for (i=0;i<9;i++)
{
InsertAVL(&root,nArr[i],&taller);
}
//中序遍历输出
InorderTra(root);
//判断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含有数据域为 103 的数据
if(FindNode(root,103,&pos))
printf("\n%d\n",pos->data);
else
printf("\nNot find this Node\n");
return 0;
}
|
本博文从 平衡二叉树(AVL树)及C语言实现 严长生 转载而来,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