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嘉在东京奥运会上主持男子马拉松比赛时的一句经典解说,被跑者奉为经典:42公里处,基普乔格回头望望,他看的不是对手,是自己跑过的路。
曾经在最忙碌的初三开始踢球,到大学毕业之后每周依然会去大学校园踢上一次;曾经我是不太明白跑步的,觉得跑步无论跑圈还是路跑都太无聊了,以至于从没想过自己以后会开始跑步。
2018年看过耐克创始人菲儿·奈特的《鞋狗》开始跑步,从开始的断断续续,到现在的跑五休二;从开始的只是想到,到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从2021年又了每年多跑一公里的想法,到2023年第一次完成2023公里的跑量;就这样一直跑到了现在,而且还想继续跑下去,想着跑步看世界,想着跑世界马拉松大满贯。
2018年末的舟山半马,当跑过终点线在两小时以内时,实现了赛前给自己的完赛目标,从此开始了半马的PB之路。PB后虽然也有比赛会更慢,但没关系,拉长时间纬度来看,这正是《原则》中提到的反馈循环-螺旋上升之路,跑的更快,变的更强。
2021年靠手速终于抢到了徐州全马的名额,第一次全马也实现了体验为主,4小时以内完赛的目标。2024年的第一场比赛,双白金厦马没有达成330的目标,主要还是赛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长距离太少以至于后半程的惨不忍睹。
厦门跑马后在揽海听风青旅,和稳稳破三的深圳跑友前后脚住进了同一个房间,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我们聊了很多,我也学到了不堆跑量可以破三的经验,核心力量,法特莱克跑,能量胶补给策略等,碳板跑鞋的设计等。之前全马破三模糊但不够清晰,现在开始一点一点清晰起来。虽然才跑过两次全马,虽然最好成绩只有339,但依然不能阻挡破三的心。
今天重温了 破三:老司机关于的跑步思考,又有了新的收获。每次读每次都不一样,一方面也是有了更多的跑步经历,或许这就是《小而美》中提到的「你不应先学习,再开始。而应先开始,再学习」。
更有效率的跑步:
虽然垃圾跑也是跑量,但作为财富、时间不自由的我个人倾向于选择更有效率的跑步方式。我理解的跑步训练就像一个弹簧,刺激->恢复->刺激->恢复,如此反复会非常有效。
记住跑步的目的:
每次跑步前想想今天跑步的目的(划重点,@海通 名言),保证每一次训练的质量,今天的目的是恢复,是速度,还是耐力?带着目标去跑,不要轻易改变初衷。
关注训练周期,不要纠结于一次训练的状态:
课表是死的,人是活的。一次训练达不成目标没有关系,着眼于一个训练周期,某一次训练是否达标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023年已经可以很好的执行跑五休二的训练,但重温之后发现还是思维还是太局限,只是想着每周的训练安排。应该以更长的周期来训练,间歇跑不只有8组800,可以从8组800,到6组1000,随着赛事的临近,过渡到4组2000,2组5000,前期提高速度,后期训练耐力。
同样是间歇跑,每个人每个阶段的理解不同,正如读成功人物的传记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那么和学习破三跑者的经验可能是很快破三的最快方法。于是,照着自己新的理解,又一次更新了2024年的跑步训练安排,就这样先开始。
之前注册的域名 marasoon.com 在今天也上线了,原本只是 marathon 的谐音词,现在有了更好的解读:很快破三。破三是跑圈跑友心中的梦想,虽然每个跑者的破三之路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经验都可以拿来学习。marasoon 要做的收集和分享破三跑者的故事。
🏃每个跑者的破三之路都不一样,找到它,跑下去。🎉
以前想去不同的城市跑马,想跑的城市有但没仔细想,现在想法开始慢慢变的清晰,把世界田联的标牌国内赛事全马跑一遍,然后跑向世界,跑世界马拉松大满贯。
最近每周二体育场的间歇强度,都是一个人跑8组800米。知道了神马训练营是每周二、四5:40开始,每次去他们已经接近尾声,之前从没想过要周四过去。看过多个破三跑者的分享,突然也想周四去看他们的训练,当个免费陪练提高自己;看过更多破三跑者的分享,发现每个跑者的破三之路都不一样,但关键中的关键还是执行。
课表就是定下自己的训练安排,然后100%的执行!不要忽视执行的难度,75 Hard 挑战虽然要完成的4个任务都很简单,但要连续75天完成挑战其实非常困难,我至今还未完成过连续75天在 Apple Watch 上闭合运动圆环。全马破三是健康OKR中的长期目标,从徐马352到厦马339,破三之路也才刚刚开始,期待像半马一样一路PB,螺旋破三吧。
最后,用 破三:老司机关于的跑步思考 推荐语做个结尾,持续自己的热爱,成为闪光的榜样。
对热爱持之以恒,就会在平凡生活里闪着光!如果你想去往的终点是无尽的光芒,就别让路程变得暗淡无光。尽量闪烁,哪怕微末,不得皓月,则为萤火。在对抗碎片化的时代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对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持之以恒,最终成为了平凡生活中闪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