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检预约看预期管理的重要性
原本预约了这周五体检,然而在前一天晚上十点多,突然收到体检中心通知,称第二天的体检因系统升级而无法进行,让用户自行取消预约并改期。这样一来,我周五的休假计划就被打乱了,于是便立即改约至下周三,但半小时后,这家公司又发来短信,表示经过努力,当天就能完成系统升级,因此第二天的体检可照常进行。然而,当我想要将预约改回第二天时,却发现由于系统限制,无法改约回第二天的体检(只能提前两天预约)。
可以想象,在发出第一封通知时,这家公司一定经历了心理斗争和权衡。直到确定无法按时完成升级才决定取消第二天的安排。而在发现能够及时完成升级后,他们便立刻紧急发出了第二个通知,但没有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检查与调整。这给用户留下了不良印象,并会觉得公司管理不善,相比于仅仅取消第二天的体检,更容易对用户的心态造成影响。
这与项目管理中的预期管理非常相似。在第一次通知用户时,我们为他们设定了一个较低的心理预期。然后,如果未经充分检查与思考,就在取得进展时立刻报告给用户,很有可能会让用户的心理预期过高,而当实际体验与预期相差较大时,心理落差感会使用户对产品印象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造成用户的彻底流失,让用户从对一件事件的不良评价转变成对个人或公司的不良印象,对品牌造成影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了。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除非迫不得已,还是应该尽量多做检查与思考,再发布最终的信息,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避免反复。
边缘思维 vs 中心思维
少楠在最新一期产品沉思录里提到了边缘思维和中心思维的区别,也提到了人们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包括他之前,都更倾向于先把边缘定义清楚,然后在边缘内进行工作与生活。但现在,越越来越开始倾向于中心思维了。
首先,仅仅明确边缘会花费很多精力,反而让人忽略对中心的思考。
同时,如果边缘定得太清楚,就丧失了扩展空间,限制了创造力,也会减少不同领域之间碰撞产生火花的可能。
中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世界观。世界观会随着人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比如巴菲特,尽管他一直强调不投资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但其实这并不是边缘思维,而是基于这个确定的中心世界观的思路。他在不同阶段会基于自己的世界观去理解更多事物,并做出更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