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准确一点地来说,我应该是在2024年的10月01日进入了自己的26岁。
不同于家乡我们的父辈一代,他们在26岁的年纪早已成为一家之主,已经为家庭上上下下奔波多年。时代的不同导致我们这代人的26岁处于两极分化状态——有些靠着家里上一代的财富或人脉积累,在小县城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有些仍整日在异地奔波,有着一个过年回去说起来看似风光的工作,实际回到大城市又是做牛做马 😔 。
我觉得26岁对于我们这代人还是挺重要的一个节点,最起码在我看来,身边的朋友都已陆陆续续步入生活的正轨。这篇博客的目的,是对自己近段生活的一个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点小展望。
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外人只会看结果,过程中吃的苦还都是得自己来抗 。
有时候仔细想想,走的这条路,既是自己选择的,又何曾不是生活所迫。
生于长于河南十八线小县城,读大学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市里面的医院和临县的大姨家。初中的时候觉得考学无望,爸爸对我的规划是“继承”他的职业——成年后考个🚛驾驶证,成为一名货车司机。而从小对机械感兴趣的我,梦想则是去找一份修车的工作🧑🔧或者开挖掘机。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跟笑话一样。谁那个时候能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会成为家里学历最高的人。
一路走来,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老天爷赏饭,没有任何直系亲属能够提供直接的帮助,全靠自己赌。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前面都是一片黑暗,只能靠运气去赌。
最近两年流行一个词语叫做“小镇做题家”,也曾有人开玩笑问我是不是,我觉得我还配不上这个称呼。世界这么大,我很普通,普通到人生的每一次抉择,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我没有任何可以抵抗失败风险的资本。
但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遇到了非常多的好老师、好朋友,从宝丰一高到安徽理工,再到现在。无以言表心中的感激,只有化作勇往直前的动力不断前进 。
虽然已经博二开学了,虽然第一篇文章已经被拒了4次,虽然还不清楚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路线,但是心里一点都不慌。因为我知道,只要好好干就行。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点追求的,比如说:如果毕业前能发一篇Water Research,那么我就无憾了 !!!
不出意外的话,过年可能我们就要订婚了。回想一路走来,唯有感激陪伴 。
能遇到一个知你懂你愿意和你共余生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很珍惜。
今年比较值得高兴的是,妹妹在高考中取得了相对(自身而言)不错的成绩,自己也去到了比较心仪的学校。高中三年私立学校受的苦以及家庭经济的投入,也算有了一个完美的交代。
有人说,高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你学到的东西。但对于一个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高考的结果也基本决定了Ta的人生走向。
至于以后的路,还得靠她自己,目前来讲我仍然没有能力为她提供较为直接的帮助,只能说是大概给她讲一讲以后可以避免哪些坑。但是有时候我又会觉得,人生中好像很多事还是得自己多去跌倒,才能更为深刻地学习到东西,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长。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衡量什么样的“坑”🕳️可以让Ta自己跌倒去多学习学习,什么样的“坑”🕳️需要提前帮助Ta来避免掉呢?是个好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身上开始慢慢感觉有了家的责任,也许是奶奶去世后慢慢有了感觉吧。今年的全部假期,无一例外都回了家,想多陪陪家人。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外面的吃喝玩乐对自己的吸引力仿佛没有那么大了。
我开始怀念疫情刚开始的那个超长假期,那个春天特别暖和,我和奶奶👵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就那样静静地享受着冬日的阳光。每每回忆起来这个场景,我的内心就很平静。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的父辈在我这个年纪已经开始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而我还是个在学校读书的瓜娃子👦。时代的原因让我们的“发展”有所滞后,但是我们自己仍不能“温水煮青蛙”,还是要早日成长起来,担起家庭的责任。毕竟,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却是在一天天老去。
至此,完毕,感觉写了一篇乱七八糟的博客。
2024年10月12日 安徽·合肥·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