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树莓派4B上安装OpenWrt作为旁路由,使用了三个月后逐渐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安卓手机因为内置IPv6 DNS的缘故,导致代理和IPv6只能二选一,不然安卓无法使用代理。在尝试了众多方法依旧无效之后,选择购买一个双网口软路由,作为主路由,现有的路由器改作AP提供WiFi信号。
家用软路由首选arm盒子。虽然我有一个N100的双网口小主机,但是因为性能实在过剩,以及对All In One的不放心,并没有采用这台主机,包括裸机和PVE等虚拟机形式。
期间,考虑了友善 nanoipi r3s,瑞莎 radxa E20C,H28K 和芒果派M28K等。友善 r3s 采用了瑞芯微RK3566的CPU,4核A55@1.8Ghz,性能比后面几个采用瑞芯微RK3528(4核A53)要好上一些。更重要的是,RK3566拥有OpenWRT的官方支持,而后面几个因为固件和驱动的问题,只被一些私有固件支持,比如istore os、qwrt等。个人是非常不建议这些追求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设备,使用闭源第三方的系统。
此前,OpenWRT对R3S的支持,还处于snapshot的程度(类似于每日更新的测试版),正好最近推出了OpenWRT 24.10,正式支持R3S,于是直接入手买了一个。
购入了2+32G EMMC带CNC外壳版本,裸板的尺寸是57mm见方,加上外壳会稍大一圈,整体小巧厚重,质感很好。虽然提供MicroSD版本,但是考虑到EMMC的稳定性要更好一些,最终选择了EMMC。外壳是因为喜欢CNC的精巧,反正也只要20元,自己买亚克力制作的费用也差不多。内存是2GB的LPDDR4X,因为是长久使用,为了尽可能的延长使用寿命,所以买了大内存版本。2个1Gbps网口,一个是原生,另外一个是PCIe引出,比此前R2S的USB转网口,不仅稳定了,也减少了发热。USB3.0的接口,最大速率5Gbps,最大电流2A,可以外接一个2.5寸硬盘盒或者外接供电的3.5寸硬盘盒,不过我已经有了N100,就没有这个需求了。
友善提供自己编译的OpenWRT,称为FriendlyWRT
,包含完整的驱动和很多可能需要的功能。因为Openwrt官方已经提供了支持,所以直接使用原版了,在OpenWRT Selector中,右侧选择24.10,然后在左侧输入R3S找到FriendlyARM NanoPi R3S
。具体操作参考此前的教程,需要注意`首次启动时运行的脚本(uci-defaults)
中的lan_ip_address="192.168.1.1"
,如果是光猫拨号,那么需要将IP地址改变,比如改成192.168.2.1
,如果是这个软路由拨号,那么不需要更改。构建完成之后,下载Sysupgrade(EXT4)
版本。
刷写系统到EMMC中,需要借助官方工具,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个MicroSD卡,刷入一个具有写入EMMC功能的官方固件,然后用此作为跳板。
eflasher
字样的任意固件(位于"01_系统固件/02_SD卡刷机固件(SD-to-eMMC)"目录), 解压后使用win32diskimager烧进MicroSD卡FriendlyARM
的盘符(Linux下是FriendlyARM目录), 将 .raw 或者 .gz 结尾的固件复制进去 (注:如果你的文件为 .img 格式那么请改名为 .raw 格式)eflasher.conf
配置文件, 修改autoStart=
后面的值指定为你的固件文件名, 例如autoStart=openwrt-rockchip-armv8_nanopi-ext4-sysupgrade.img.gz
LED
灯来了解安装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