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技术人工作几年后都会面临一个瓶颈:技术会了不少,系统也写了不少,但怎么感觉成长速度慢了,价值也越来越模糊了?
这是因为,在技术从「执行层」往「决策层」和「影响力层」跃迁时,光会写代码已经远远不够了。
真正的技术领导力,拼的是三样东西:
判断力 × 价值输出 × 主观能动性
这三个词,听起来不复杂,但能把它们练到高水平,就是我们从「高级工程师」走向「技术负责人」的通行证。
判断力,说简单点,就是在一堆看起来都「还行」的选项里,选出最值得做的那个,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去做。
它体现在两个层面:
当我们接到一个任务,要优化一个系统模块的性能。
普通思路:加缓存、调 SQL、查慢日志。
但一个有判断力的工程师,可能会问:
可能最后什么都没改代码,而是重构了调用链,10行改动,性能翻倍。
这就是品味,也是判断力。
以下是 3 个可以试一下的练习:
价值输出,不是我们写了多少代码、画了多少图,而是:
我们做的事,对别人有多大帮助,对团队和产品有多大推动力。
举个例子:
高效能技术人,不是更忙,而是更「值」。
几个例子:
一句话总结就是:
不等别人告诉我们做什么,而是我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方案、推动落地。
很多人说自己「执行力强」,但其实只是「能干活」。
真正的能动性,是我们在没有指导、没有明确需求时,还能找到方向、推动价值、让项目成型。
模式 | 工作风格 | 结果 |
---|---|---|
被动模式 | “我等任务” “我按流程” | 做了很多事,没人记得你 |
主动模式 | “我发现问题” “我自己提方案” | 你是推动者,别人靠你 |
这样成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核心能力 | 解释 | 行动关键词 |
---|---|---|
判断力 | 选对事情、做对方法 | 选题、决策、优化路径 |
价值输出 | 做有杠杆的事 | 放大器、影响力、成果感 |
主观能动性 | 主动推动、对结果负责 | 发现问题、提出方案、执行落地 |
花10分钟,写下你最近做的3件事,问自己:
最后:
写代码不如写决策,写决策不如写未来。我们一起成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