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4 月份的时候我在 Simplenote 里记下过一段话:
试想一下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一个旅游景区,或者展览。你只需要将手持移动设备(手机)在入口的地方或者一个类似电话亭的地方,近距离打开无线数据传输,停留几秒,之后所有这个区域你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会直接在你的手持设备上展示。例如,当地的地图,景点介绍,实时的展览信息等。
其实这些都已经不在陌生,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通过智能手机联网,Google Maps 可以给你带来地理信息、线路,Foursquare 可以看到当地景点和生活场所的推荐。
前几天看了几段 2012 Google I/O 的视频,然后对 Android 系统 Jelly Beans 感觉很棒。顺着就在 Youtube 上找测评和体验视频看。
很多报道关于 Google 的 Project Glass,两个月前我也有过一篇专门介绍这个「玻璃计划」的文章。事实上看了 I/O 后我倒对那个 Glass 没增加多少兴趣,倒是特别关注这次 I/O 大会上发布的另一款伴随新 Jelly Beans 系统的产品:「Google Now」。
如标题所说,我感觉这两款产品分别就是代表「现实」和「未来」。
据 Google Now 官方介绍,当你在 Jelly Beans 下第一次使用 Google 搜索时,系统会弹出一个介绍有关 Google Now 的屏幕。然后,如果你要开启使用 Google Now 就必须选择提供的一些选项。这时 Google Now 会主动提供一张「card 」给你,呈现出你需要的信息。
简单的说,Google 会通过搜集你的偏好和资料,为你提供需要的信息,以所谓 Card 的展示方式向你呈现。
目前 Cards 可以涵盖的内容比如有:
天气信息、交通、地图、航班信息、体育赛事资讯、附近地方各种信息、翻译服务等
这里面有两点我特别喜欢,一个就是那个 Card 的概念。最初我知道的第一个使用 Card 这个词的是在 Palm 的 Web OS 里,每个单独打开的程序都是以 Card 形式呈现,可以通过手势向上一拨关掉相应程序,或左右调整程序的顺序。然后又在 6 月份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iOS 6 的 Passbook 也提供了一个新的 Card 概念,很形象的将一张张优惠券和消费卡用 Card 呈现在 Passbook 应用。我喜欢 Android Jelly Beans 里现在许多类似 Web OS 的手势操作,Card 来呈现需要的信息,结合那些手势,很舒服的感觉。
另外一点就是在介绍里的一句话说:
And the best part? All of this happens automatically. Cards appear throughout the day at the moment you need them.
关于 Google Now,最棒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动发生。信息卡片将在一整天随时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在你眼前。
也就是说这是 Google 从搜索引擎向推荐引擎转变的开始。
Google 不在只是将大量的网络信息通过关键词搜索全部呈现在你的面前,而是通过对你的了解,提前为你做好试探性的决定,将它认为有关联的价值信息呈现给你,同时如果这不是你要的信息,它会将搜索的结果在你挥动指头的下一秒提供给你。
两点:
一、Google Now 需要把信息整理,作出预测性的判断
二、只有与你相关联的信息才会被呈现
不论是那一点,都需要一件东西。就是你的隐私。
还记得,几个月前一直到 Google Drive 的隐私条款,Google 忙活统一自己的隐私政策吗?
当时我还发了条 Tweet,
Google 已经无聊透顶了,除了发来「隐私条款」更改的邮件,然后在自己主页搜索框下方贴上通知,现在又强制退出我的 Gmail,让我重新登陆,然后出现此页面再次提示我「隐私条款更改了哦」,你大爷,就怕大家都还不知道你作恶吗?
那时候隐私条款更改的信息反复出现在各个地方,通知用户在未来将会把用户共享信息都统一收集起来。
现在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了。
就像在《苹果根本不在乎搜索引擎》里说的那样,事实上这是个悖论。
引述一段:
Pandora 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歌曲推荐的公司,它的办法是分析歌曲。在 Pandora 的算法中,给每一首歌都有 400 种不同的属性,聘请一位音乐专家,使用 20 分钟的时间给这首歌的所有可能的属性打分。这样一来每一首歌都被一组数标记了属性。Pandora 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包含所有歌曲的数据库,称之为「音乐基因组计划」。
这也让 Pandora 可以在你听过一首歌后,通过基因属性为你推荐其他符合你口味的歌曲。这和 Amazon 根据你的 Taste 为你推荐商品是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在 3.0 的世界,它是一个推荐的世界。如果你想要 Google Now 为你服务,你为它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准确,越私密,它回馈给你的推荐就会越准确,越相关。
看到 Google Now,虽然概念不新鲜。但绝对比我文章开头记录的那一段要厉害的多了。
再回来看看 Google 那个科幻色彩的眼镜。
实事上我还是之前的观点:
那个眼镜,只是一个载体,事实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移动 Android 设备搭载了一款玻璃。就算是一体化的眼镜设备,Glasses 也应该只是 Project Glass 的一个分支。我更期待的是这个技术通过玻璃载体应用到生活的其他场景。
如果给不太关心科技的朋友看那款眼镜,估计十有六七都觉得那玩意儿也就是个镶在眼镜上的针孔摄像头吧?
的确,如果没有数据网络时候,Google 眼镜的主要作用就是拍照和录像吧?
整个 Google I/O 大会上,还不如不演示了。佩奇的演示里让那些极限运动者带着眼镜,还不如头上带个头盔装个 Go-Pro 相机呢。
如果不是通过数据传输 Google Hangout 直播,那效果真的不如 Go-Pro,$1500 的价格…… 可以买 6 台 Go-Pro 了。
我是感觉 Google Glasses 在之前的 Demo 里确实非常震撼,但是震撼归震撼。
目前它还应该仅仅是未来。
iPhone 上市的时间可以说刚刚好,我担心 Google 眼镜就像当年的 Newton 一样,当然不是我不看好 Project Glass。
我是相当看好 Project Glass 今后在生活中各个场景的应用,而且一定会很棒。我只是不觉得现在推出这款产品很必要。市场还没到如此需要这样一款产品的时候。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现在都还不适应看到很多人在地铁里带着蓝牙耳机像个神经病一样的对着空气说话,还各种笔划。如果在看到双手解放,每个人带着一个眼镜,左右张望,一会儿说「拍张照」一会说「提醒我后天去医院」。我一定更是不适应……
Google Glasses?它还只是个未来。仅此而已。
在说句笑话,G 粉不要骂我。「我倒是觉得 Google 的理科生們,倒真不如把 Project Glass 卖给 Apple 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