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鸟万如一和 Rio 都没有去 Google I/O 现场,但我们请到了《好奇心日报》的特派美国记者崔绮雯小姐参加本期录音。她在现场待足了两天,还帮不鸟万如一拿了香草味的 Android 机器人公仔以及新版 Google Cardboard。节目最后我们谈了一点女性主义。
每月三十元,支持不鸟万如一和 Rio 把《IT 公论》做成最好的科技播客。请访问 itgonglun.com/member。若您无意入会,但喜欢某一期节目,也欢迎用支付宝支付小费(建议金额:一元、五元或十元人民币):hi@itgonglun.com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刚刚上线的第 155 期节目有广告赞助,我们为身为会员的妳准备了无广告版本,请点这里收听。
本期节目有实地参加了 Google I/O 的崔绮雯小姐参加录音。崔小姐是《好奇心日报》的科技记者,或许您在 Twitter 上关注过她。(@cuiqiwen)
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今年的 Google I/O(谷歌的全球开发者大会),我首先想到的是描述癌细胞扩散的 metastasis。从微观上说,Chrome Custom Tabs 让 Chrome 从一个独立的浏览器扩散成为遍布于 Android 全身的系统级服务;从宏观上说,Android 在已有的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Android Wear)和汽车(Android Auto)基础上又扩散到了物联网的领域(Project Brillo),新的神秘项目 Project Jacquard 更是企图把触控元件作为输入设备编织到衣物布料里。另一方面,今年 Google 在主题演讲上花了很多时间强调自己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重视。虚拟现实设备 Google Cardboard 被定位为面向新兴市场的教育工具,廉价的低端 Android 手机也被给予了不少戏份。在旧金山 Moscone West 的大会现场,数百台 Android 设备洋洋洒洒地铺了一整面墙,甚为壮观。无论是在地理空间还是产品类型上,Google 这个品牌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扩散着。
Android 设备排出的那面墙让我想到了苹果在 WWDC 曾经做过的 App Store 墙。Google 展示的是硬件,苹果展示的是软件,但请一定不要搞错其背后暗示的讯息。突出集体的代价必定是牺牲个体,Android 机海墙和苹果 app 海墙非常精准地反映出这两家科技巨头的侧重点:苹果更在乎硬件,Google 更在乎软件。
是的,我知道 Google 爱说「Be together, not the same」,但正如张艺谋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人海方阵并不在意其中每个人的个性,当妳把几百台 Android 设备或是几百个 app 排列成密集的阵列时,其中的每一个有什么不同便毫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苹果和 Google 的意志能否从这幅齐整规范的图像中渗透出来。
Google 的意志非常明确:蚕食一切空间。除了个人口袋里的、手腕上的和汽车中的空间以外,还有不同国家和不同地理位置的空间。更多空间意味着更多广告机会,更多广告机会意味着更多收入可能,以及股东追求的那个终极词汇:增长。
要蚕食一切空间就意味着要追求「最小公分母」。世界不是平的。用户收入不同,教育水平不同,网络基础设施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一切意味着硬件的廉价化甚至免费化对 Google 有利无弊。只有先把硬件送达用户手里,用户的注意力才有可能被卖给广告主。从这个思路出发,今年我们看到 Google 对虚拟现实技术(VR)给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想像。
Google Cardboard 无疑是目前市面上体验最差的虚拟现实设备。Oculus VR 的 Cresent Bay 以 90 fps 排在第一,三星的 Gear VR 可以排第二,至于 Cardboard 只能说是山寨水平。请注意这并不是对 Cardboard 的一种批评。恰恰相反,Google Cardboard 是非常诚实的、因此是非常好的设计。在今年的 I/O 上,Google 把 Cardboard 描述成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工具,低价、免费、甚至可以用完就扔的硬件不仅是唯一可行的,也是摩尔定律的魅力在新兴市场的体现。
Jump则是一个意外惊喜。这是第一次有巨型公司高调地试图解决 VR 在内容生产层面的问题。Oculus、索尼或是 Valve 的虚拟现实眼镜再好,没东西看也是白搭。各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索尼和 Valve 本来就是内容重镇,Oculus 和佛罗里达州那家低调而神秘莫测的 Magic Leap 也搭建或收购了自己的游戏或其它 VR 体验制作团队。而 Google 则似乎想成为 VR 领域的 Adobe,把 Jump 做成生产 VR 内容绕不过去的工具。
Jump 是一个由一圈 GoPro 相机组成的 360 度拍摄器。这里最有趣的是对「摄像」这一概念的再定义。目前为止,无论静照还是视频都不是对现实的 100% 还原,其中都涉及了拍摄者的主观选择。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视频都是对现实的一块切片,是摄影师过滤之后让妳看到的现实。但 VR 的拍摄必定要求把现实空间的所有内容摄入其中,换言之,摄影师不再是必需的了。
Google 很早就用它的街景车实践了这样的拍摄方式。事实上,Google Maps 的街景功能的确是目前我们已经可以享受到的一种货真价实虚拟现实体验。在街景里逛一逛自己过去曾经住过的地方,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我们应该把 VR、物联网、智能手表、智能家居(Project Brillo)、以及 Project Jacquard 放在「隐在电脑」(Ubiquitous Computing)的语境下讨论。这一概念的始作俑者 Mark Weiser 在 1993 年发表了《世界不是桌面》(The World is Not a Desktop)一文,在文章开头他写道:
What is the metaphor for the computer of the future? The intelligent agent? The television (multimedia)? The 3-D graphics world (virtual reality)? The StarTrek ubiquitous voice computer? The GUI desktop, honed and refined? The machine that magically grants our wishes? I think the right answer is 「none of the above」, because I think all of these concepts share a basic flaw: they make the computer visible.
在 Windows 95 尚未面世的 1993 年,Weiser 就看到了「桌面」这一人机交互隐喻的局限之处。在他看来,让计算设备变得隐形,并低调地嵌入现有的实体世界,才是电脑真正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摩尔定律的自然逻辑结果:如果我们有能力把电脑不断做得更小,我们就一定会真的把电脑不断做得更小。而比智能手表更小的「电脑」,一定会颠覆我们现有的对于计算设备的认知。它必定不会再以屏幕为首要输出设备(什么都显示不了了),也会充分挖掘键盘、鼠标和触屏以外的输入设备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巅峰已经结束,2015 年的 Google I/O 代表了今天和 Spike Jonze 的电影《Her》所描述的世界之间的过渡阶段。
本期 IT 公论由一加手机氢 OS 赞助播出。上周四,一加手机发布了基于安卓 5.0 的操作系统「氢 OS」。氢 OS 摒弃了许多安卓系统 iOS 化的不合理趋势,将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发挥到极致,成为与众不同的带有独特风格和品味、同时又充分继承了原装安卓优点的系统。氢 OS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让视觉与交互高度统一。氢 OS 是一个真正懂用户的系统,更是让你改变对安卓看法的国产系统。它的设计不但注重对信息的准确传递,更注重对情绪的优雅表达。如果您对氢 OS 感兴趣,请访问 h2os.com。感谢一加手机氢 OS 赞助本期 IT 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