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话题包括苹果的年度 app 和播客评选以及 App Store 审核规则的问题。李如一还谈到了「公论」一词的由来以及自己新买的机械键盘。不管怎么说他以后不会再说「公平的公,论点的论」了。
每月三十元,支持李如一和 Rio 把《IT 公论》做成最好的科技播客。请访问 itgonglun.com/member。
有人猜得出本期标题里的「我」是何许人吗?我们的老听众或许已经无数次听到李如一和 Rio 缅怀 1990 年代的互联网,但这次的引语出自「棱镜门」事件主角爱德华·斯诺登之口。关于斯诺登的纪录片《四号公民》(Citizenfour)已于十月底在北美上映,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位做出惊世壮举的前中情局系统管理员年仅三十一岁。换句话说,斯诺登和《IT 公论》的两位主播以及诸位听众中的不少人属于同一世代。「早期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在于,在 1990 年代末和廿一世纪初,我们所有人——不论年龄、种族与地理位置——曾经和斯诺登同属一个「场域」(realm),一个已经实现了的乌托邦。当我们坚持捍卫个人数据隐私时,那就是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
郑先生通过电邮(itgonglun@ipn.li)跟我们说:
关于(130 期讨论的)「捆绑」与「解绑」问题……如果将视野跳出手机 app,看看智能手机这个产品本身,不就是活生生的「整合一切」的最佳范例吗?
李如一在本期说他的确不喜欢「一台设备解决各种需求」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人们经常谈及的「隐在电脑」(Ubiquitous computing)与可穿戴设备(Wearable computing)应该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作用力。如果说把计算设备越做越小这个趋势会一直继续,那么设备尺寸迟早会小到限制其功能的程度——智能手表上的微小屏幕已是例子。不过,计算设备从大到小并不是线性的替代关系;平板并不要替代电脑,手机不要替代平板,可穿戴设备也不要替代手机。最终,各种形态的计算设备将会并存,这大概就是硬件层面的「解绑」。
李先生来信说:
小而专的 app 在国内很少,或者说不太容易被人发现和了解,应该和国内的大环境以及国内 App Store 排行榜刷榜有关。可以看到,普通用户手机里常用的都是那几个大家都很熟悉的 app。
这无疑是准确的观察,但究竟什么是「国内大环境」?难道不是你、我、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吗?所以,假若认同小而专的设计理念,作为用户的你有没有鼓励亲友使用小而专的产品?有没有告诉他们,只用那几个大家都在用的 app 其实远远没有发挥智能手机的潜力?当朋友用奇怪的眼光看你时,你能不能继续温和地坚持?有没有仅仅因为对方「不是 geek」就放弃了向他推荐优质软件的企图?Geek 以外的人也有使用优质软件的权利,而我们的大环境只会和我们所造就的一样好。
Zhai 君来信谈到了他对 Mozilla 基金会以及开源软件的一些理解。仔细想想,软件真是非常特殊的东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有了一份拷贝之后,再造多一份几乎不用花钱),令我们对它产生了许多特别的认知。此外,恐怕有相当多购买软件的人都忘记了你买到的是一份授权证书,而非软件的所有权。这一点对于理解开源和自由软件至关重要。
上周我和 Rio 在新浪微博和 Twitter 亮出了(实体)桌面让大家猜,很多朋友大概已经在《IT 公论》的 Instagram 账号(@itgonglun)看到了答案。坦白一句,李如一的工作台平日并没有那么乱,当然也绝对达不到 Rio 的整洁度。
苹果放出了 app 和播客的 2014 年度评选,IPN 播客网络旗下的《IT 公论》和《味之道》榜上有名。在此感谢听众的支持,以及苹果播客团队的肯定。在之前的节目里提过,对于 app,苹果总是倾向于把奖颁给那些让 iOS / Mac 平台显得更有吸引力的开发者。假如你用了最新的 API 和框架,在设计上追随 iOS 本身所示范的风格和大方向,获奖的机率会明显高于别家。今年获奖的游戏还是那么多,但生产力工具少了(相机和图片处理类除外)。另外把年度最高奖项颁给一个脑力训练软件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脑力训练不是骗人的东西吗?
App Store 的审核制度被人诟病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最近这个审核团队似乎踏入了「恶」的领域。PCalc 和 Transmit iOS 这两个知名第三方软件先后因为莫须有的理由被下架(均已恢复),Windows 和 Mac 上的模拟类游戏《Papers, Please》也必须把裸体画面删除才能在 iPad 上出现。虽然游戏的开发者 Lucas Pope 表示去掉那个画面无伤大雅,但你可知道《Papers, Please》采用的是像素画风?《内核恐慌》主播吴涛在昨天上线的第六期里谈及早年的《古墓丽影》时问:「我们当年怎么能接受 640x480 的裸体呢?」显然,苹果在 2014 年依然认为像素化的裸体有伤风化。
是 Launcher 的被拒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恶。表面上,审核团队给出的下架理由是 Launcher 利用 iOS 8 的「今天」 widget(从 iPhone 顶部拉下通知中心后可见)去启动 iOS 上的其它软件。且不提这对于启动器类软件是完全合理的使用场景,苹果给出的 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 文档里也完全没有这一条规则。真正令人愤怒的,是 Launcher 的开发者 Greg Gardner 在和苹果审核人员沟通过程中偶然发现的真相:
我曾问过审核团队的某人,为什么 Launcher 上架九天后要被下架,而其它类似的软件几周后仍在店里。对方的答复非常有趣,也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最有用的回答。他们的大意是,Launcher 属于开创性软件,做了前无古人的事情,他们觉得需要立一个样板,在不修改审核规则的情况下,告诉其他开发者这类的功能是不允许的。他们还说,Launcher 被下架后果然没有见到具有类似功能的 app 被大量提交到 App Store,因此这一策略是有效的。
用模糊的规则迫使人们自我审查,这类事情我们都很熟悉。没有人否认管理 App Store 的难度,从事实角度看,App Store 也确实是所有软件商店中质量最高的一个。但随着这类「选择性执法」事件的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对 App Store 失去信心。据说苹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 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 里做出过于具体的规定,是为了给开发者更大的想像空间,避免具体的禁令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但审核执行上的混乱与随意,对创造力无疑是更大的伤害。李如一和 Rio 在本期节目里分析了这种窘境可能的原因,并尝试给出了某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