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豆瓣上看见这么一本书,觉得这个名字挺诡异的,不知讲了什么内容。进入书籍列表,看见一个年轻作家这么评论这本书:我是从来不读活人写的书的,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我在脑中木讷了一会,原来是指书只有在作者死了流传下来的才是经典,而这本书是个例外,那这到底是多么牛的书啊?
从包装上看这本书就显得与众不同,给人一种要散架的感觉,我想无非是给人一种新奇感作秀罢了。翻开书看见各种标题,个个显得稀奇有趣,看来是本有意思的书,190多页在每晚临睡前断断续续花了五个小时读完,真和看完老友记再睡觉有的一拼的,其实我就是说这本书很有意思,能让你好笑,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讲述的,文章70篇能让你笑上210回,不过在这笑中,你总能感受到什么,认可点什么,在笑中了解作者的思想。
李海鹏自诩自己是个“自然主义者”,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在我看来,这应该和downshifting的生活差不多,也就是不大为周围的环境所困扰,努力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小清新。尽管不可能在行业中达到精英的地步,但不代表自己就活的不痛快。从书中这么多笑点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幽默感很强的人,再加上东北话这种本来极富幽默性的方言,算是锦上添花了吧。
读完任何一篇文章,当回过头来再看标题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水平,有时候你发现这标题直到文章结尾才以一句话的形式出现,但全文的基调却与标题极其吻合,完全不像胡乱拼凑图个吸引眼球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老整个马甲配合我干啥》一文中写出了作者对观众面对粗制滥造电视剧却看得津津有味的嘲讽,其实不光是电视剧,针对生活也同样如此,老是识大体,老是站在侵害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真是一出喜剧。文章中没有见到标题任何的影子,但主旨却极其吻合。尽管书不是很厚,但文章的广度还是很大的,我也记不了很多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例如作者提出的“20g教养大于5吨LV包包”,还有一个作者对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描述,摘抄如下:
天气好的时候,城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念诗的唱歌的全来了,丑态百出。市政府或者基金会出钱,市民们点心随便吃,汽水随便喝。贪财的小老百姓都出来摆摊儿,而武功最高强的城管们也不来踢他们的摊子。高台之上有一个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伟大人物在演讲,说的是银河系的和平与发展,这边厢却有个流氓搭张吊床,高卧酣眠,睡到一半儿还支起身子骂人:“怎么这么吵?”于是警察们无计可施,表情很囧。
从这段描述中,我想完全能幻想出那种场景,确实有喜感,但在感到好笑之余,肯定能感受到其他东西,反正是你懂的。
其实这本书的所有文章都来自于《
第一财经周刊》上的专栏,这种出书形式在博客天下的这个年代越来越流行了,文章可以随时写,题材大多以杂文,散文为主,都是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看法,这样倒是挺好,照这样发展下去,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的。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自己写的这些都算是小文章,但文章虽小声音却不小,除了正义、智识、艺术和灵魂外,自己不会尊重任何东西。一条狗,每见到一块自己不喜欢的石碑,就抬起后腿冲它撒尿,这只狗就是自己。在我看来,作者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断重申常识,正好体现了胡适先生的一句话:“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这不应该是愤不愤青的问题,而是人的天性问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便是我的起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便是我的终点”。这是作者说的,不是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