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一季度财报公布,依然众望所归的亏损了,净亏损达2.056亿人民币。但巨亏之下,京东依然表现的相当财大气粗,除在中关村繁华地带开奶茶店之外,更是大手笔以五亿美金领投途牛。一面是亏损一面是大手笔投资,一般人真心搞不懂京东了。京东不为盈利只为GMV京东2015年第一季度的商品销售总额达8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可谓此份财报最风光的数据。京东在资本市场被追捧很重要原因也在于此,即在快速增长面前一切隐患都是纸老虎。京东也只有保持如此增伤势头,才是相对安全的。于是,在保增长压力之下,京东最近上马不少项目,有产品众筹、股权众筹、O2O,以及入股途牛……我们当然都会从项目本身来分析京东进军诸如众筹,诸如旅游行业。 但铁哥认为,京东种种举措进军热门领域只是幌子而已,其根本目的在于保GMV。当传统商品销售已经出现瓶颈,而下乡以及新市场的开拓尚未取得明显效果之时,只有进入更多领域才有机会保增长。因此,京东最近所参与项目也基本都是市场最热门项目,京东在并未做好充分的用户以及基础服务之前,就匆匆上马项目,其急于变现的心情已十分明显。捅破保增长气泡的是第三方商家保增长犹如吹气球一般,将整个京东的体量吹的越来越大,但气球吹得越大破灭也就越快。京东的气球究竟何时会破灭,铁哥建议大家看以下三个指标:其一,自营平台与第三方平台矛盾爆发京东以自营起家,刘强东也得意其自营模式,自认为自营可实现服务以及商品的可控,提高品牌知名度。即便如此,也难以遮挡自营劣势的光芒,自营复制能力差,成本极高,对于新市场尤其农村这些无物流仓储基础的市场更为明显。当然,强东也是聪明之人,优劣势也早已洞悉。近两年京东大力气发展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除为京东贡献丰富的SKU之外,还为京东贡献了可观的流量变现费用,也即广告费。此次财报,自营与第三方平台交易总额分别为509亿元人民币与369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第一季度分别增长了63%和185%。线上自营业务的净收入同比增长59%,来自于服务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净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快速扩张的京东商城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与广告业务所产生的收入。第三方平台商家为京东带去商品,带去流量还带来相当可观的现金流,真是一石三鸟。但自营与第三方平台的矛盾却是不可调和的。京东作为平台在亲儿子自营和抱养的干儿子第三方平台商品进行流量资源分配时,必定会偏向亲儿子。第三方平台若要在京东有流量除了支付昂贵的有效广告位之外,别无他法。由于有限的流量入口相当部分要留给自营店,第三方平台所能获得的流量少点可怜。除此网络中更是频频爆出京东拖欠第三方款项,也都在佐证第三方商家在京东的二等公民待遇。当逼迫到一定程度,第三方商家有出走之心,京东失去商品库和现金流才是打开潘多拉的魔盒的开始。其二,流量红利不在之时京东此前快速增长原因,除了早期自营模式在一线城市迅速取得口碑之外,还有赖于pc时代互联网流量红利。此前京东做全品类电商,除做大平台野心之外,刘强东也深知只有做全品类电商才有机会获得更多流量,也才有机会取得GMV的增长。京东如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pc时代流量的红利,而同时期的当当等平台由于固步与某垂直领域,在流量上与京东自然不是一个量级,也就没有机会取得资本看重的GMV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京东选择与腾讯结盟,以股份换微信流量入口。但根据去年一年的推广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原因也很简单,在移动时代只凭入口而缺乏相关的购物场景是很难激活用户的购买欲望的,因此虽然微信流量入口概念很好,但由于缺乏购物场景始终未能给京东带去理想的购物数据。当传统pc时代的流量红利不在,移动入口流量又迟迟不见转化之时,整个京东势必陷入流量缺乏症的恐慌之中。当流量获取成本过高之时,京东无疑会将有限流量给自营店所有,届时第三方与自营的矛盾将会一触即发。表面上捅破京东气泡的是第三方,其实是自己的商业模式。当然,也许会有朋友认为,如果京东缺流量其他平台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铁哥认为,随着部分垂直化精细电商平台的崛起,无疑会分流相当部分的大电商平台流量,但如果平台具有良好的产品生态,产品之间互为配合可保证流量的基本稳定。而由于京东此前所投大多为热门抢销售项目,缺乏对整个生态的完整布局,一旦流量优势不再,整个公司颓势立现。铁哥唯一劝京东的是,对第三方商家好一点,拖欠的款项尽快了解,除了证明自己现金流健康之外,还能收买第三方人心,将第三方与自营矛盾爆发期稍微后延。查看原文LOFTER:可乐王子keleking.com http://coker.lofter.com/post/18e76_7980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