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博客汇
  • 首页
  • 精华
  • 技术
  • 设计
  • 资讯
  • 扯淡
  • 权利声明
  • 登录 注册

    欲求不满?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管理需求

    bella.wu发表于 2015-08-28 01:47:15
    love 0

    这里不谈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缺需求,而是迷失在众多需求中。

    guanlixuqiu

    当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业务推出的时候,更多的是会考虑去做加法,这个时候需求池里的各类大小需求可能接近3位数。以近期APP新上线的模拟炒股为例,上线后收到各路“产品大神”的建议,各种欲求不满,每个需求说起来都很美妙,恨不得下一秒就能实现。

    当然,如果推出一款产品,有很多人关注,并给你提很多建议或者需求的时候,我认为产品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他们不是打开以后,然后默默的退出,然后再也不会想起,然后某天手机内存不足,要清APP的时候就轮到你的了。

    以近期本人上线的一个功能——模拟炒股为例,我们收到的各路需求(此处不包含体验改进需求,体验优化类需求,只要成本不是太高,不是太低频的需求都要每个版本预留精力去优化)

    1. 搞个用户排行榜啊“搞个排行 吧,看到别人赚了那么多钱,才有动力啊”
    2. 炒股大赛“炒股大赛,一些用户根本看不上这点盈利,如果参加大赛有大奖,那些大牛才会比较有兴趣,而且可以提高用户活跃”
    3. 行情系统“都不能看到股票的行情,不方便”
    4. 用户建组合“搞个组合吧,一篮子股票一健下单”
    5. 跟单购买“搞个一键买卖股票 ,自动跟买最牛玩家,肯定有很多人来玩”
    6. 邀请送本金“周围可能很多人有兴趣,这个很适合人际传播,可以每推荐一个人就奖励多少钱啊,保证转疯了”
    7. 复活功能“如果亏损多了我就没动力玩下去了”
    8. 评论“如果能做评论(点评高手买卖的股票), 会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可以效仿网易,大家不是来看新闻的, 是来看评论的)”
    9. 用户分享“这么好的产品,我要分享给朋友,还得截图才行,都不能顺手分享”
    10. 搞个头像昵称“每个用户都是手机号,很没有人情味啊”
    11. “可以引入更多的玩法,比如有卖空就更有意思了”
    12. “可以引入更多的交易品类,期货啊,外汇啊”

    听到这么多的反馈,兴奋的不要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需求哪些先做,哪些暂时往后推一些,哪些无限期往后推?

    首先,哪些需求要优先做,哪些需求不做?

    1. 功能和产品定位是否匹配,比如产品定位是模拟炒股,而引入“期货交易,外汇交易“相对来说,这些用户群体比较少,会把整个产品做的比较复杂,因此这类需求可以从需求池中排除出。
    2. 这个需求对多少人是需要的,如果加了是不是会对多数人造成影响,比如加入卖空功能,是不是对普通小白有点复杂了,倒是可以作为一个特权功能,给进阶性高的用户开放。

    做么多性感的需求,先做哪些?

    阶段性目标匹配:

    • 比如阶段性目标是做大用户规模,那么能够明显实现带来用户的功能要优先考虑,比如用户分享,邀请好友送奖励等功能。
    • 比如阶段性目标是要提高用户的留存和活跃,那么会考虑签到,周期性刺激如炒股大赛,用户场景化PUSH
    • 比如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再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那么会考虑做社区,做用户成长体系

    过往数据:

    可以根据一些数据来判定这个功能是否现阶段是强需求,比如我们通过后台查看,大部分用户都是亏损的,可能很快就会越玩越没兴趣了,这个时候推出复活功能,应该可以对用户留存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现在用户的盈利都比较一般,推出排行榜并不能提升用户的积极性,相反会减弱,那这时候就不合适去推出用户排行榜(当然除非你造一些假数据吸引用户……)

    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

    这个会随阶段调整,有些需求现阶段做投入产出比不高,但是可能往后会高。比如在做社区之前,用户只是在这里做炒股的工具,设置昵称和头像的需求就不是很有必要,但是如果之后要做社区了,这个就会成为强需求。

    需求的渐进性,大需求如何拆分?

    比如上来就说要做社区,做评论,做一键跟单,其实都属于社交功能,而且是渐进性的。如果一个版本全部完工,一是需求太大了,里面的坑太多了,不符合小步快跑的敏捷开发思维,全部完成可能要2个月,不是产品被喷死,就是开发被累死;二是在没有用户基础,没有内容基础上做这些,可能只会是一潭死水。

    我们这样做拆分:

    1. 在积累一定的用户基础上,开发用户收益排行榜功能,同时带了个“点赞“的功能,带用户头像和昵称功能。
    2. “点赞“功能作为试水,如果很多用户会随手点赞,可能就会想要更进一步看这些牛人的操作记录和操盘心得,这个时候可以增加个人主页功能
    3. 然后会想关注这些牛人,想跟他进行评论,互动,这样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和社区圈子基本成型
    4. 随着非常认可某些人的操作,对于他们买卖的股票进行一键跟单操作。

    最后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案例供思考

    1998年,QQ开始规划,1999年2月推出Beta1版本,1999年5月Beta2,1999年8月Beta3。Beta1版本只能实现3个特性,优先推哪三个呢?请从以下选项里勾选:

    • 卡通头像
    • 不可窃听安全通讯
    • 聊天室
    • 很小的.exe文件
    • 皮肤skin
    • 速度超快0.5秒反应
    • 聊天记录管理器
    • 语音
    • 视频
    • 看谁在线上
    • 传文件
    • QQ表情

     

     

    本文由 @贝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互联网人士必备微信公众号:woshipm,雷军和周鸿祎都关注了,如果你已经关注了,证明你已经很牛逼了。



沪ICP备19023445号-2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