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编自《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深信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的“寒风”,他说:“虽然我在事业方面一直比较顺利,但和大家一样,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我也有达不到的梦想、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有愤怒、有不满、伤心的时候,我亦会流下眼泪。”
李嘉诚:将世界踏在脚下从塑胶企业开始,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在塑胶行业,李嘉诚领风气之先,并且很早就预感应对其衰落。父亲李云经先生的“盈亏有定”的教诲,在人生实证中一定给他留下了印象,留下了一生受用无穷的动力。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看见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当我做生意时,我便警惕自己,如果有骄傲之心,总有一天会碰壁,所以我把公司命名长江——长江不择细流——不嫌弃细河流或是细的泉水,把它们都吸引过来,否则怎能汇成长江?
率直率性率真的李嘉诚,连心底里所想的都亮了出来,他不说谁又会知道,谦虚真诚的外表,原来藏有一颗与众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不可一世骄傲无敌孤芳自赏的心。
六十年的历史沿革,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一现实。六十年的拼搏磨砺,不折不扣地显现了这一特质。
李嘉诚真的谨守着这个宗旨待人处世,这对他日后发展事业,奠下了很好的基础。他涉足地产业,每有举措,似乎逆流而行,但他取得了成功。
20世纪 60年代他虽然因为投资关系一度入籍新加坡,但总的来说,在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李嘉诚显示出了难得的定力。
李嘉诚从来都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青年时代没有,壮年时代也没有。如今老年时代有没有,也可能有,也可能无。到了后来,当长江实业一切运转已上轨道之时,唯一能够放松自己的选择就是面对大海,而且也是在忙碌一天,驱车返回深水湾府邸之时,远眺波涛汹涌的或是风平浪静的大海。
每当感到自己很累很辛苦的时候,孤独的李嘉诚便走到海边,俯首望着汹涌澎湃的大海,聆听惊涛骇浪的巨响,凝神遐想,任凭风吹浪打,默默无语,胜似闲庭信步。在风中,在雨中,在人潮中,在彷徨迷茫中,考虑着自己未来的每一步。此时的李嘉诚仿如百年前的狂傲的拿破仑:“我最爱海浪,因为它蕴藏着无比的威力,可以吞掉无数细小的沙粒,可以用柔软的唇吻碎坚硬的岩石。我就要做那海浪,把世界踏在脚下。”
打工期间的李嘉诚深信,能从老板那里学到许多制造塑胶的技术和经营经验。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那家塑胶厂的效益也就越来越好。 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在这个未足20岁的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想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
李嘉诚的老板得到消息,唯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赚钱工具,于是抢先下手,把李嘉诚提拔为总经理,并破例给了李嘉诚百分之二十的红股。李嘉诚通过报刊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通过茶馆和娱乐场所掌握本地的行情,心中有数,指挥调度有方,他手下的推销员都能根据他的指导顺利完成任务。而李嘉诚也因此熟悉了塑胶行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交往,提高了管理能力。正如他自己所说,“吃透了这一方风雨。”
他在塑胶公司的工作期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后,他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如实地告诉老板他的想法,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他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就这样,虽有愧疚之情,知遇之恩,李嘉诚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塑胶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他不能不走这一步。他必须要走这一步。
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彷徨,没有丝毫的困惑。当然,没有丝毫的轻松。从此,他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李嘉诚深信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的“寒风”,他说:“虽然我在事业方面一直比较顺利,但和大家一样,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我也有达不到的梦想、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有愤怒、有不满、伤心的时候,我亦会流下眼泪。”但他从未愿透露何时因何事在何地流过热泪。
他又说:“有什么说话讲不出来,知名度低,人可以闹人,但是我一般不会闹人。”原来知名度为李嘉诚带来不少鲜为人知的“痛苦”。当然,这绝对不是人人有幸可以领悟体验的“痛苦”。 他并由衷地表示:“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籍,有些人穷一生精力去找寻这本无字天书,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断编制自己的无字天书。”
面对经济不景气,他表明“没有即时的灵丹妙药,没有人可以保证所面对的问题会持续多久,只有聪明睿智的人洞悉今天不是昨天,知道要承担无可逆转的改变”。李嘉诚认为不应活在痛苦之中,天天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应积极面对问题,构成丰盛厚实人生的重要环节,并凭借毅力及坚定的意志,战胜生活的苦涩与社会的浮躁,为转危为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