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怎么调色,怎么套色彩模板都觉得不对劲?怎么倒腾都没有所谓的「胶片味」?先别急着删掉花重金买回来的 VSCOfilm Presets ,很多时候这并不是色彩的问题。
胶片之所以有那好看的色彩,其实大部分功劳都在冲扫师傅或设备身上。所以,以后拜托别再拿着师傅做的调色或者机器自动出来的结果,说这是「直出的胶片色彩」了,真的,特丢人好不。没有「胶片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数码没有「颗粒」这个东西。换句话说,太干净了。风景什么的还好,但如果是文盲青年们最爱的「小清新」(呕,那就有点麻烦了。大面积无细节的色块、阴影会给人一种质感缺乏,缺少细节的感觉。
话说,号外一个:别看数码出图那么「干净」,当它变得肮脏的时候(使用高 ISO)又是非常非常地难看…… 远没高度数胶片再加迫冲出来的效果好(或者说,「远没那么不差」)
Lightroom 里面有个选项可以方便地添加颗粒,效果也算「过得去」。今天介绍一个用 Photoshop 添加颗粒的方法,同样非常方便,而且效果会更自然。
首先,Command + Shift + N 1 新建一个图层。然后,选择 Edit → Fill ,为图层填充 50% 灰。
接着,在 Filter → Noise 中找到 Add Noise,添加一些颗粒(噪点)
试来试去,觉得还是 7~8% 比较靠谱。虽然可能会有点用力过猛,不过我们一会儿可以用图层透明度压下来。记得选择 Uniform 和 Monochromatic,前者会让颗粒柔和一点。至于后者,不打勾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除非你想模拟彩噪。
接着我们把图层克隆一个放在上面,可暂时不命名。
接着, Command + T 2,使用自由变换,把新的图层等比放大到原来的 150% 。注意,在上方填入数值之前,请点一下长宽之间的那个小锁链,以便保持缩放比例。
完成后回车即可。为了保证条理清晰,建议把上面的图层命名一下。养成好的习惯,图层多的时候也不会混乱。
接着,对上下两个图层都应用 0.5 像素左右的高斯模糊,在 Filter → Blur 中可以找到。注意,千万不要用力过猛,绝对不能超过 0.7,要不然最终效果会变成大花脸的。
最后,把两个图层的融合模式改成 Overlay ,适当降低一下图层透明度,完成!
效果对比:
The post 使用 Photoshop 快速添加(自然的)菲林颗粒 appeared first on Ber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