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的入口有很多,而出行前的行程规划是绝大多数用户都必须要做的事。
而想做好一款好的行程计划产品门槛并不低,方向大抵有两种。:
一是内容驱动型如穷游行程助手,利用其优质的 UGC 内容,从大量用户数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将专业内容结构化成 POI,为用户推荐准确的行程规划,进而来和相应的旅游产品做对接。
二是技术驱动型如妙计旅行,依靠的的是强大的搜索引擎,根据用户设定的需求,抓取全网数据生成一条最优的旅游路线和相关旅游产品推荐,并实现一键打包购买。
来自于上海的出发吧正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摸索。创始人张辛欣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过去人们出行前,面对散布在互联网上的旅游的信息会十分头疼,信息的无序化造成了搜索和选择成本太高,他们的产品希望能够降低用户出行的决策成本。
内容吸引用户
出发吧App的主界面是由一个个目的地和不同主题构成的Feed流,每一个目的地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行程规划方案,用户可以直接复制,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改行程。而一个主题对应的可能是多个目的地和行程单,张辛欣表示,这种做法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多参考维度,让用户在平台停留的时间更长。
同时,出发吧还围绕目的地POI提供了话题功能。用户可以在话题下参与添加景点印象进行点评。这种方式在增加了用户使用频率的同时,也借助了UGC的方式完善了目的地景点画像。在App当中,如果浏览到感兴趣的景点,还可以以直接加入到自己的行程单当中。
出发吧团队当中有4个全职的编辑来运营平台内容,同时也不定期产出PGC的部分。“小报”模块就是出发吧的编辑们将同一个主题的目的地信息经行加工整合,以官方推荐的方式呈献给用户。同样,你也能够在推荐的目的地景点下面添加印象。张辛欣强调,我们的所有模块都是在围绕形成制作在做文章,用户将感兴趣的景点添加到行程单当中之后,我们会用算法来计算出最优游览路线推荐给用户。
数据驱动交易
张辛欣认为,目前出发吧的主要精力还是需要放在打磨产品上,继续优化行程算法,需要进一步优化用户交互的过程。“我们接下来要推出的新一版App,入口会更明显,所有平台的内容都是围绕制作行程来呈现的,同时我们还添加了例如记账等实用功能。说到底还是为了简化用户使用的流程。”
衡量一个行程规划工具的好坏,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有多“懂我”。说白了就是推荐的目的地是否是我们感兴趣的,路线规划是否是最省时省钱的,同时,操作步骤是否够简单。当这一切都能够满足的时候,商业化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出发吧计划在今年年底引入来自OTA的标准化产品,例如门票、签证、保险等。而针对一些特色景点和路线的非标产品也会逐渐建立和地接资源的合作。张辛欣表示,行程规划涉及到目的地多个景点,不论是通过抽取佣金的方式获得盈利还是自己采销打包产品,都是很好的变现方式。
其次,App Store中的出发吧还有一个付费的Pro版本,售价为12元人民币。张辛欣告诉36氪,这个版本拥有行程定制功能,平台会用人工+机器的方式为付费用户制定专属行程。还有一些旅行清单,小贴士等附属功能。
当我们谈论一款行程工具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目前出发吧拥有80多万用户,付费版用户约2000人。平台积累了超过50万行程单,覆盖了境内外超过 上万个目的地。张辛欣认为这些已经结构化的数据书相对于穷游和马蜂窝的独特优势,“我们没有历史包袱,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从一开始就按照这种方式在沉淀数据”。
不过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出发吧的用户当中,有6成左右会直接复制平台现有的行程单然后进行更改,剩下的4成用户会自己制作行程。我的同事尧异曾提到,穷游行程助手的用户中,只有一小部分直接Copy别人的行程,稍加修改或者不加修改使用。
体验两款产品之后我发现,出发吧的行程制作流程相对复杂,需要大量设置和选择的操作,而平台基于目的地的行程推荐比较详细,更改起来难度较小;穷游行程助手只需要设置出发地、目的地和时间,就立即可以生成一个行程单,但往往用户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剔除不感兴趣的景点,增加行程单中未包含的目的地。而穷游用户使用后者时就会显得得心应手,因为平台记录了他的浏览行为,兴趣偏好等数据,推荐结果也会更智能。
所以,当我们谈论一款行程工具时,其背后足够多的用户使用数据,数据库信息量,算法设计的维度和权重等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对于行程工具类产品的思考,也欢迎你来信与我讨论(zuocheng@36kr.com)。